在上周的文章《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我是怎样做时间管理的》中,我和大家分享了我做时间管理的前两个原则:分割时间和收集待办事项。在文章发表之后,我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问题:
“每天四个小时的工作和学习时间真的够吗?”
“把待办事项扔到inbox里之后该怎么办?”
“为什么我分割好的时间老是会受到打扰?”
“为什么我制定好的计划老是完不成?”
今天,我就用另外两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来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3. 制定行动计划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你和那些人生赢家之间,只差了一份计划》,里面讲过做计划的目的和原则,在此不再赘述。今天想和大家详细的说一下我具体是怎样做计划的,希望能有一些实用参考价值。
在上一篇文章里讲过,我把时间分割成了三大块:事业、家庭、自我。那么制定计划也是按照这三大块进行。
工作计划
在计划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愿景使命和职业目标。目标真的非常重要,必须知道自己往哪走,从“这里”到“那里”要走多少路,才能确定下一步怎么走。以下以我个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愿景和使命:
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生活教练,帮助别人走出困境,实现梦想。
长期目标:
两年(2019年6月31日之前)拿到ACC(Associated Certified Coach,国际教练协会认证的教练级别);
五年(2022年6月31日之前)拿到PCC(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
十五年(2027年6月31日之前)拿到MCC(Master Certified Coach)。
从长期目标倒推,拿到MCC的前提条件是200个小时教练专项培训和2500小时的教练时间,从现在开始15年的话,每年需要167小时的实践。再推算到月,则需要每月14小时,那么每周需要3.5个小时。每个客户每次一小时,一周一次,那么我每周需要辅导4位(3.5四舍五入)客户。这样的话,我每年可以积累4*4*12=192小时的教练时间,可以分别满足两年后ACC的要求(100小时)和五年后PCC的要求(500小时)。
短期目标(半年,2017年12月31日之前):
积累100小时教练专项培训和100小时教练时间
根据以上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1. 教练辅导实践
每周辅导四位客户,每位每次一小时,时间为周二和周三的上午(10:00-11:00)和下午(14:00-15:00)。
2. 个人品牌建立
每周写一篇文章,发表在个人公众号、HMU(HappyMomUnion)公众号和简书。具体时间为周一(10:00-15:30)。
每月一次微课,分享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教练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分享平台为HMU、磁场/Zoom、喜马拉雅。具体时间为每月月底。
3. 专业学习和反思
每周用四小时复习培训资料,阅读专业书籍,学习教练工具的使用,反思在一周的辅导中做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具体时间为周四(10:00-15:30)。
所以,这样看来,我每周的工作计划就非常清晰:
周一 撰写文章
周二 客户辅导
周三 客户辅导
周四 学习和反思
周五 机动
所以,周一到周四的工作时间都是整块时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琐碎或者临时出现的事情我通常都会扔到周五,用整块的时间做零散的事情。另外,周五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制定下一周的计划,这个对于我来说也相当重要。
家庭计划
和工作计划不同的是,家庭计划其实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孩子教育除外),而是以零散和例行事项居多。但是,在做计划之前,还是要有一个对家庭生活的愿景。我还是以我个人的情况为例说明。
愿景:
我希望我拥有美好的家庭生活,包括轻松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健康的身体、井然有序的生活安排、良好的社区/朋友关系。
在这个愿景之下,我是这样计划家庭生活的:
例行事件:
每月月底做家庭财务报告,支付水电煤气物业费等杂费。
孩子教育:
周六下午钢琴课,周日上午足球课。每周二、周四16:30-17:00练琴,每晚睡前半小时英文绘本。
夫妻关系:
每晚睡前15分钟“充电”时间(孩子睡了之后和老廖聊天)
家庭亲子关系:
每周五19:00-19:30 开家庭会议,三个人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通常是我和老廖给南瓜下套,让他自己说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社区关系:
每周一到周四19:00-20:00,我会邀请邻居的孩子来家里,给孩子们读英文绘本。
朋友关系:
每周末计划一次和朋友的家庭聚会,在家里搞party或者去公园野餐。
每周末一次晚饭,包括我和老廖的共同朋友,他的或我的同事。
以上是家庭计划的主干,其他零散事件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等分布在这些“主干”的间隙。
个人发展计划
在三大块中间,我认为自我是最重要的。高效的工作和和谐的家庭都是建立在快乐的自我之上的。关于自我,我的愿景是这样的:
我希望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睡眠,满满的自信,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动力。
在此愿景之下,我的个人发展计划是这样的:
1. 每天运动半小时,具体时间为送孩子上学之后的半小时,大约在9:00-9:30;
2. 每天读书一小时,具体时间为孩子睡着之后到我睡觉之前,约为21:30-22:30;
3. 每天睡前花十分钟写情绪日记,倾倒一天的情绪垃圾;
4. 每周写一篇文章,锻炼写作能力,具体时间为周一10:00-15:30;
5. 每个月做一次微课,锻炼表达能力,具体时间为每月月底;
6. 每个季度做一次让自己突破舒适区的事情(比如当众演讲)。
把以上三个方面的计划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我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这样的计划让我非常的舒服,也让我的家庭和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转。关于具体如何使用时间管理工具(APP等)的操作,由于篇幅有限,之后我会再写一篇文章详述。
4. 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我们整天忙忙碌碌,但一天下来却空虚的要命?
为什么我们列了完美的to-do-list,但最后发现大部分都没有做?
为什么明明没做什么耗费体力的事,但却老是感到很累?
这所有问题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你的“身”和“心”在做不同的事,换句话说,你没有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动。
所谓的“自上而下”,用图形来表示的话,如下所示:
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先确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确定愿景,再定义主要目标,最后把焦点集中到实施计划的细节问题上。我们通常会忙着做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可以保证你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让你能够集中精力去做对于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从愿景到计划的过程在前面讲过了,接下来我想重点讲讲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那些你在心里最珍视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家庭、健康、自由,也可以是卓越、坦诚、宽容。价值观是我们一切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这就好比是一辆马车,表面看来是马决定了该往哪里走,但真正掌握方向的是马车里面坐着的人。
如果你的价值观是家庭,那么就多花时间和爱人聊天,和孩子玩耍;
如果你认为健康非常重要,那么就定期运动,让身心保持良好的状态;
如果你追求卓越,那么就利用一切外部和内部资源让事业更上一层楼;
如果你乐于助人,那么就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相反,如果你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人,但却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了工作上,那么必然会造成痛苦和拧巴,而你在工作上的表现也不会特别的出色。
还是以我个人为例。如果把我的前三位价值观排序的话,那么应该是家庭、卓越、健康。如果按照时间来分配的话,我希望55%的时间给到家庭,其余45%的时间给到卓越和健康,即:
家庭:(卓越+健康)=5.5/4.5=1.22
还记得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一天内的时间分配吗?8.5小时给家庭,4小时给工作,3小时给自我。这里的比例是:
家庭:(工作+自我)=8.5/(4+3)=1.21
所以,看到了吗?两个比例是非常接近的,也就是说,我的“身”(行动)和“心”(价值观)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但一点也不觉得累的原因。
说到这,有的朋友会说了,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啊!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自测一下自己的“拧巴”程度。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花10分钟填写以下表格:
注:以上表格来自沃顿商学院线上课程”Better Leader, Richer Life”,笔者稍作修改
看看“你希望的时间比例”和“目前的时间比例”之前相差多少,然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进而决定该做些什么。
三年前,我填了这个表格,在“家庭”那一行的时间比例分别是65%和15%,这让我发现了我当时痛苦的原因,也让我开始一步步的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时间管理是个很大的课题,其中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精力管理、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等等。想和时间好好相处,那么首先要和自己好好相处。时间不是仇敌,它不会拿鞭子抽着你往前跑,也不会把你踩在脚下蹂躏你。时间,只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而已。
找个有阳光的安静午后,和自己喝一杯。问自己一些问题,给自己一个拥抱。你会发现,时间也悄悄的停在茶杯里,树影间,对你微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