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见到几位同学的家长,非常有感触,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听到好几位孩子几门课程成绩只有十几分,甚至是几分,我对这个成绩不觉得特别惊讶,因为每个孩子生长的环境都不一样,家长也许是特别忙、顾不上孩子,家长也许没方法、没能力支持孩子,家长也许不认可学习,认为孩子在学校得到个毕业证就可以,也许孩子不想学……
让我吃惊的是,这些家长说,孩子想学,家长也给孩子各门课都报了一对一的辅导!我问:辅导有用吗?他们说没有用,但是不辅导怎么办?我忍不住说:家长花钱,是不是只想让自己心安呀?家长说:孩子愿意提高成绩,但就是理科不行啊,数学学不好,物理学不好,化学学不好,语文、外语也不好……
一对一辅导,据我所知,最少一个小时200块钱,孩子有五六门功课要去学习,一周得花多少钱呀?!家长真的是很舍得为孩子花钱,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反思:怎样才能让辅导有效果?明明知道没有效果、在做无用功,还每周末搭上钱、搭上时间奔波于辅导班之间。似乎在用这些表达:我作为家长已经尽力了,孩子学不好,不怪我。无效的行为却能坚持这么久,家长的毅力真的是让我敬佩。
我跟他们分享了两点:一是孩子是否有目标,他学习是为了什么?她将来想做什么你知道吗?大家纷纷摇头,他们从来没有和孩子聊过这个话题,只是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你要考上高中,考上高中干什么呢?将来干的是孩子喜欢的事情吗?还是家长想让他干的事情呢?这里面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我从孩子三年级开始,就在逯老师的带领下,经常和孩子聊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孩子当时是说想做服装设计师,如果是以前,我一定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很不靠谱。但是逯老师就指引我们,孩子想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个目标会给她动力,会让她自己去朝着目标去努力,激发其内在动力。后期目标有变化很正常,重要的是始终有目标。
二是孩子是否有信心?如果家长在自己的信念里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不好这、学不好那,孩子学好的可能性极小。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儿。
所以,我学习家庭教育之后,做的一个重要功课,就是给孩子树立信心。上六年级的时候,数学120分的题,女儿一般得80多分。开家长会,我向老师请教了这个问题,怎么学数学?老师说:女生考80多就可以了,另外六年级新改了课本,与五年级衔接不好…回家之后,我就给女儿说:老师说你这个成绩已经不错啦,因为课本衔接的不够好,有些知识点没有贯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两个方法:一是你自己再学学试试,另一个是妈妈可以帮你找好的数学老师来给你加加餐。女儿想了想说:妈妈,我想自己试试。不行,再找老师。说实话,我很高兴,孩子愿意自己努力尝试,还省钱。我说:宝贝,妈妈为你这种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勇于挑战的精神高兴,为你点赞。以后数学成绩是在提升的,虽然比较缓慢。但我从没更重要的是孩子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补习上。如开篇提到的那些一对一补习的孩子一样,没有针对性、盲目补习不会有好效果。更要命的是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懒于自己思考,我看到好多本来学习很好的孩子,一直上补习班,影响了学习力,初中成绩很好,高考却没有取得理想成绩。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期待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上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去助力孩子,而不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再去寻医问药,因为问题即便是被解决了,也会留下痕迹,还浪费了时间。
南辕北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不再赘述。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