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女儿高考最终没有进入最想进入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也是我们一家心满意足的结果,也许北京大学的校门能让我的文章吸引更多的读者,但我们依然为女儿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为她能够学习自己最喜爱的学科、课程感到开心。
早就想记录一下女儿的成长过程,其实,女儿的成长过程也是我自己的成长过程。在这十八年的时间里,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以满足对孩子的教育需要。
记录这个过程,是想趁着自己还有精力,把和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忆下来,等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抱着这些文字享受太阳的温暖、生活的快乐;另外也把自己的心得整理一下,为女儿未来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到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其实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提前的准备和教育避免发生,分享我的经验,也是想让看到文章的父母有一些经验可借鉴,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更有效率的进行家庭教育。
按照中国的古话,叫做“盖棺定论”,按理说家庭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我的家庭教育实践经验到底算不算好的经验,远没有达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这也是我一直犹犹豫豫没有下笔的原因之一。但失去工作后已经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虽然工作前景渺茫,但也不想继续浪费下去,趁着这个时间就开始自己的整理过程吧。
女儿的成长,是我们家庭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比较幸运的是,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也总是能遇到“贵人”,她的长辈、兄弟姐妹、各个阶段的不同老师、同学、朋友也总是能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有益的支持。本来我以为是运气,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环境的主动选择也许更加准确一些。
我和妻子相识于三十年前,也许是生活环境类似,经历类似,加上相识时间长,所以两个人组成家庭后什么事情都是一起商量,对于家庭事务也是一起承担,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等都是一边聊天一边一起做。——老婆看到这里肯定又得说房子装修和孕检的事了。
孩子出生后,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我们两个还是稍微有一些不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偶尔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我觉得这种冲突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但是我们两个事后也总是能及时沟通、相互妥协并且迅速达成一致意见,每次冲突后的思考对于我们两个人关于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谐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女儿未来理性考虑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妻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做事严谨讲求效率,孩子在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养成大多都归功于妻子,孩子上学期间几乎没有她说需要什么学习资料让我们去找的时候,妻子总是能及时给孩子寻找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这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减少了非常多的不必要的精力浪费。
我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是故意向刘备靠拢,这是我真实情况,看的书多,记得书少)的人,什么书都读,什么文章都看,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没有耐心,做事效率不高,但是因为不喜欢生活中的麻烦事,所以尽量把麻烦事提前解决掉。所以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就是和孩子玩,和闺女天南地北胡说八道,也许就是这种什么都知道点儿的能力,为孩子爱好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开放、沟通在我们家非常重要,我们三个人的电子设备密码、甚至是银行卡密码都互相知道,每天下班放学回家,我们总是要抽出时间相互交流一下当天的工作学习情况,聊聊各自的开心烦心事,聊聊时事新闻、八卦狗血,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感想。直到现在,女儿远在几百里之外,我们也仍是隔三差五在家庭群里一边各自忙于手中事情,一边聊天。
我和妻子一致认同“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从女儿两岁起,我们除了特定的年份(中高考),每年都要带孩子在假期出京自由行几次,四五岁后我们的旅行都有寻幽探秘的任务,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美食美景先做好功课然后再付诸实施,当然这个功劳还是要归功于妻子,我的任务主要是利用自己的“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清楚”能力给孩子提供游兴。
读书在闺女这十八年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小学的时候我大概统计过她已经读了几千本各式各样的书籍,尤其是很多中学生甚至成人才开始阅读的名著她在小学时就已经完成了初步阅读,尤其是从五岁以后,她就几乎不再看图画书,至少是看插画书,甚至是全文字书籍。这也是我和妻子最值得骄傲的事,因为我们并没有教她识字,她的识字完全是因为不满足于每晚的睡前故事自学成才的。正因为大量的阅读为她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中以后她所有的作文都至少是一类文,中考语文考出了满分的成绩。
旅行使女儿的世界观得到了扩展,读书则帮助她对于人生有了更高的认识,我一直认为,一个三观良好的孩子,学科成绩都不会不好,女儿的成绩至少部分印证了我的观点。
其实,在女儿这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我、妻子、女儿也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问题或者焦虑,并不像之前写的那样似乎一直顺风顺水,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人口、教育体制、竞争环境下,没有困难、问题和焦虑是不可能的。
记得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一开始要求(好像是)5分钟做20道计算题,但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女儿来说,总是要差上那么几秒,打小做事沉稳本来我们以为是优点,但是在这个时候反倒感觉是缺点,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写字的女儿感觉已经把我整崩溃了,于是夫妻双双上阵出谋划策帮助闺女提高做题速度,然而几天下来丝毫没有效果,使两个自以为从小就是优等生的人焦虑到怀疑人生,而闺女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后,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练习,从五分钟到三分钟到一分钟。这次经历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教育要服从规律,服从生理成长、心理成长和思维成长的规律,很多时候揠苗助长其实只会使自己无谓焦虑,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这件事只是女儿成长中我们遇到的最最小的一个挫折,当我们看到别的孩子超前上课外班,当一直健康的孩子第一次高烧不退,当一直以为自己不错的孩子没有评上三好生,小升初时一直收不到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初中因为成绩起伏较大没有被点招,中考体育没拿满分,高中看着同学都在进步但自己似乎在原地踏步,高考一模二模物理成绩一塌糊涂,······,孩子每个时期都有必然会遇到的坎坷,我们也随着这些坎坷不断的焦虑、自我开解、安慰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再焦虑······。
也许有人会说我遇到的教育问题相比还是少多了,就我们知道的一些孩子遇到的问题的确是这样,之所以遇到较少的成长问题,我觉得是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或者是相对较好的家庭教育,使我们避免遇到那些问题,使我们专注于孩子的成长。而这些家庭教育方法也是我之后要和大家分享的。
总而言之,孩子这十八年的成长,也是我们家庭教育观从形成到完善,再到成熟的一个过程,很是可惜,至少暂时我们的家庭教育观没有机会再次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