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
———曹禺
带着这样的写作动机,曹先生完成了《北京人》。
2019年8月17日,舞台剧《北京人》来到了泰州大剧院,我有幸在现场近距离地欣赏了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导演赖声川,文学顾问万方(曹禺先生的女儿),这两个名字足以让你放心这部剧的品质,事实证明这的确是部让人久久回味的剧。
剧情我就不赘述了,基本还原原著。
曾家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社会缩影,书香世家,拥有一座大宅,曾家老爷子拥有一口漆了又漆的上好棺木,时代在进步,可是他们的思想并没有更新,在我看来,他们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整部剧给我的感觉是压抑,但袁园、瑞贞,包括小柱的出现,给人以希望、生机的朝气。
袁园——人类学专家袁教授的女儿,管爸爸叫“老猴”,表达喜欢就会亲别人,喜欢玩水、放风筝,喜欢穿短衣短裤,鬼灵精怪。这简直是现代人,思想前卫,不受束缚。
瑞贞——18岁的她因为包办婚姻,成为了17碎的曾霆的妻子,曾家的孙媳妇,她有一个革命党的朋友,在面对无爱幼稚的婚姻,她果断打胎,签署离婚协议,离开曾家,从传统走向开化。
柱子——陈奶妈的孙子,从小在乡下长大,没有受到腐朽思想的蚕食,保持着简单淳朴的快乐。
剧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曾霆,可惜那时他走不出曾家的牢笼,他的思想里有进步的一面,对袁园的喜欢其实是内心的追求,可惜当得知瑞贞怀孕,大哭之后他接受了“父亲”这个事实,他被现实束缚了,再后来接受写离婚协议书,前半段的他活泼,遇到开心的事会激动地跳好高,后半段的他安静,默默地接受一切。他是父亲曾文清的过去,曾文清是他的将来,我希望他不要走父亲的绝路,我也相信他不会走上绝路,毕竟他还年轻,他有无限可能,剧中提到他会和瑞贞保持联系,未来是怎样的,大家都体会到了,腐朽终将过去,文明终将到来。这期间是几辈人的努力,螺旋上升的过程。
看完之后,撇开曹先生塑造人物的预设,昨晚的呈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孔维塑造的思懿,思懿,肆意,她是曾家的掌门人,跋扈张扬,有点像王熙凤,却没有她毒辣。面对丈夫和愫方的情投意合,她嫉妒羡慕恨,可惜她改变不了。面对别人,她尽力做好所谓的礼数,维持着书香门第的骄傲,面对丈夫,她冷嘲热讽发泄着内心的不快,如果她能把对别人的客气用在文清身上,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她是个可怜的人,丈夫不爱她,大伙儿不喜欢她,儿子儿媳害怕她,她用刀子嘴来武装自己的豆腐心,她出面周旋杜家,扛起了整个曾家,她内心想什么就说什么,她活得很有棱角,让人不想靠近。其实她内心是深爱丈夫的,当再次有了骨肉,她选择了放手,愿意成全表哥表妹的感情,我看得出,她是真心撮合,她有了新的精神寄托,可惜他们已经不再是他们。她有很多有争议的台词,譬如送曾老爷去医院,她对文清说不希望人死在家里,每次她对文清都是恶语相向,明明是在做一件好事儿,表达出来就变了味儿,她内心还是有善良的。时代环境造成了她那样的性格,她不妥协,我个人觉得她自我发展得非常好,勇于表达自己。如果她能巧妙处理夫妻关系,结局不会那么悲凉。
女主角愫方,怎么说呢,我觉得她特别没有存在感,所有人都觉得她好,她活着是为了心里的他,照顾着他的一家,他的字画,他的鸽子,但她没有自我,每次她的话都让我特别最着急,你能不能为自己考虑一下!!!她连哭都是小声的,有过2次情绪的释放,可然后呢,又是回归平静。最后她选择离开,我为她高兴,可是这也是天塌了,哑巴说话了这2个外部原因造成的,我希望她离开后可以多为自己考虑,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得到自由。
我的第一个泪点出现在奶妈和文采的对话,她的千层底里蕴含了对少爷满满的爱,超越了阶级,非常纯粹的情感。奶妈的存在为整部剧增添了温情。
每位人物都塑造得很饱满,每个人对每个角色的看法也不一样,关于角色我就聊这么多吧。
这是三幕剧,每一幕的开场都很抓人,贯穿始终的那首小调让人第一感觉就是很北京,第一幕所有人穿着白衣,包括思懿吃的糖葫芦都是白色的,让我很快沉静下来看剧,第二幕所有人身着深色衣服,幽暗的灯光,点着几盏烛火,沉闷的氛围中又透着几分希望。最后一幕,颜色丰富起来,每个人走向不同的命运。
有空,我要找出曹禺先生的《北京人》,细细地品味。
感谢央华戏剧带给我们的感动,
感谢主创人员的付出,
感谢演员们精彩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