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时间允许吗?”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单位准备派你出差,去五天。”
如果现在是昨天早上,我会果断对领导说,“我要照顾我的孩子,如果有其他人选,请领导不要安排我去。”
一想到昨天孩子留宿在母亲家中,那种我可有可无的感受,让我想要逃离,我害怕当我面对洋洋时,她对我说,我想和外婆在一起。这句话会比冬雪还要冰冷,比锥子还要扎心。
有时,人就是这样,如果没有退路,就会义无反顾,一旦拥有多种选择,就会变得犹豫和踌躇。就像现在的我,如果母亲不在身边,我会毫不犹豫把照顾孩子放在第一位,可偏偏,母亲,就是我的退路。
母亲已经退休二十年,每天无事可做。她主动帮我带小孩,虽然有些过于积极,但老人与孙女享受天伦之乐,并无过错。虽然她对洋洋的爱,不止是天伦之乐这般简单,当然,这是后话。
母亲可以帮我照顾孩子。当领导问我时间时,我便不好推说我没有时间。“好的,我以工作为重,服从安排。”我并不十分想出差,却也没有十分不想出差,内心并没有很明显抗拒出差的感觉,我顺口答复了领导,确定这次出差计划。
走出领导办公室,脑海中再次回想起昨天晚上,洋洋说她想外婆了。自从我们搬出去以后,母亲也有十多天没有看到孙女了。她们互相思念着对方。
爱应该是一种成全,也许是,我感到自己并没有那样大度,却又生出这样大度的想法。
也许,我该给母亲一点机会,让她带带外孙女,而我,也借这次出差静一静。
下班以后,我来到母亲家。坐在凳子上,我没有叫她,看了她一眼,随而目光凝滞地看向地板,“我要出差去,五天,你帮我带孩子。”言语简洁,没有多余的情感。我既不需要感谢母亲帮我照带孩子,也不需要母亲对我的行为表示感谢,充满了梳离感。
她什么也没说,点头表示知道了,接受了。带孩子这件事,她亦是没有二话。带孩子,对她而言,是一种快乐的源泉,对我而言,则像是给她一份快乐的福利。她不会表达她带孩子的喜悦,更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而恰好是她的这种理所应当的态度,给我无形的压力。我需要极其努力,才能证明我拥有母亲的身份,我才是理所应当的。
出差是封闭式学习,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住处附近连小卖部都没有。夜里,我看着窗外的河水,耳边回响起孩子的声音“你不是我的妈妈,你好凶阿!我要去找外婆。”我反思自己,问自己,对孩子,我是不是太心急了。
我把孩子接出来住,是想好好爱孩子,照顾孩子,培养孩子。可现在的情况是,我每天都在跟孩子急。这是孩子的错吗?
我不喜欢看到外婆控制孩子的情形,然而生活就像一个怪圈,我们总能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事实上,我又何尝不是在控制孩子呢?我希望孩子的作息都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而忽略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也忘记了习惯是慢慢培养的。我和母亲有什么区别呢?
不,我和母亲是有区别的,母亲不会反思,而我,是一个会反思的人啊。
“你也出差呀?”有人唤我,我回头一看,是曾经的同事芬姐,和两年前看到她时一样,一头利落的短发,模样一丝未变。
“是呢,这么巧,我们竟在这里遇见,一起参加学习。”
“好巧啊。难得相遇,去不去周围走走,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商业,但风景不错。”
“好啊。”
此刻,夕阳已落山,余晖给天边染上粉色伴着紫色的霞,十分梦幻。我和芬姐沿着河堤,漫无目的地往前走,互相聊起了家常。她也有一个独生女儿,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她一定有许多教养孩子的经验。而且,曾经我和芬姐同事时,她知道我母亲帮我带孩子的情况,每当我和母亲因教育理念不同起冲突时,她常常安慰我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哪里体现出宝来了,那时我很不理解,如今也不理解,但,芬姐一定是理解的。
我便向她取经,“芬姐,如果你的孩子不听你的话,你会着急吗?你的心情会怎样的呢?”
芬姐笑了一笑说,“着急有什么用呢,反正孩子大了,也不可能管得住,就尊重她的想法,自己调整呗。”芬姐的声音干练爽朗,有一种与世无争的超脱。能感觉到,那是我未曾抵达的境界。
于是,我和她讲关于孩子的事,讲我和老公在外租房照顾小孩,讲在教养孩子方面,那些我的期盼与无助。盼望把我认为对的好的都教给孩子,实际效果却不及理想一二。
芬姐劝我,“你的情况是,之前你和老公没有自己带孩子,你们现在迈出这一步,是好事。刚开始,不能操之过急,得慢慢来。孩子会有改善的,你要相信这一点。毕竟你自己带小孩,肯定会和你妈妈带小孩不一样。你是孩子的妈妈,这一点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的,你根本不需要证明什么。”
芬姐说的话点醒了我,让我快速意识到,我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是的,一直以来,我想和母亲竞争,想证明自己比她能带好小孩,我的压力也来自于此,这种杂念让我焦躁,并把这种焦虑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爱孩子,得慢慢来。如果指望说几句话孩子就听话,那养孩子就太简单了。慢慢来,至于孩子做得好或是不好,那有什么紧要呢,比起立竿见影的成效,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
桥边滚滚河水依旧,发出汩汩的声音,我的心慢慢放松下来,我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也不由浮出了淡淡的微笑,担心什么呢,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夜风吹在脸上,舒展了我的眉,解开了我心结,竟那样轻松,崩在在脸上的、身体的僵硬弹簧松了下来,整个人舒展开来。
出差回来那天,已是傍晚,放好行李,我第一时间来到母亲那里。刚进门,孩子欢喜飞奔过来,双手抱住我的大腿,甜甜地叫着妈妈。那一刻,我更加确定,孩子爱我,不会因为喜欢外婆就减少对我的爱。
晚上,不确定母亲是否会发牢骚,抱怨我把孩子带走。我怀着忐忑心情,但态度坚决,说晚上带回孩子,母亲并没有反对。也许因为我外出了好几天,她能理解,我想孩子。洋洋也很自然地跟我走了。
好几天没回到新家,洋洋新鲜得很,回到新家,她一会儿摸摸玩具,一会儿在桌上画画,我看着孩子就在眼前,那么平和地享受在当下的环境中。我和洋洋之前的不愉快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我不由地感慨,这样的生活不香吗?
哪里还忍心跟孩子急。我对洋洋开始变得耐心起来,语气也不自觉地温柔起来。
当我温柔说话时,面对孩子穿衣服这件老大难的事时,孩子竟少了那些不知所措,我们逐渐能达成穿衣的共识,缩短了穿衣的时间。上学路上,她走得慢,我就陪她早点起床。她对一路上的事物好奇,我就陪她看,而以前不是这样的。
还记得在这之前,我看她走路,心里总是急的,慌的,每分每秒都是焦躁不安的,受着时间流逝的煎熬。等待着迟到的到来,这是个令人崩溃的结局。
早上的时间很宝贵,之前洋洋像蜗牛一样地走路,我受不了,恨不得拖着她走。我拉着她大步向前,洋洋适应不了我的脚步,走两步就说走不动了。有时眼看快迟到了,我就更着急,抱着她往前赶路。
这天以后,我有了转变,不是让孩子跟着我的步伐,而我跟着她的节奏,小步慢走。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看到一个大树的坑,会停下来看半天,看到一个彩绘的墩子,也觉得好奇。我陪她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走向学校,比散步还要慢很多。
当我配合她的节奏,孩子便没有了抗拒,虽然慢,但有进步的是,她能全程自己走完。孩子的这些变化让我明白,我需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信心,相信她就能做好。
我感到我成长了,我开始真正地去感受孩子,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的用行动去表示。
送她上学的早上,我会和洋洋边走边聊,通过聊天,我去看她应对校园里各种事情的方法,有时,我们会聊聊吃的,有时会聊聊她身边的人,听听她的想法。
我和洋洋的距离逐渐变得越来越近,她越来越粘我。有一天,放学后我和母亲一起接她,洋洋仍然愿意跟我回家。我能感觉到,我带小孩这件事正向越好越好的方向在发展。
这一天,我和母亲又一次同时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孩子从幼儿园出来后,依旧和我聊天,跟着我回家,母亲就跟在我们身边,不说话,只是保持着一米的距离跟在身后,目光却一直离不开孩子。
看着母亲舍不得孙女的样子,俯下身对洋洋说,“我们去外婆家里玩玩吧”,洋洋开心地答应了。那天,我在心里想,如果洋洋愿意留在外婆家里过夜,我也是愿意的。墙上的时钟指到八点多,准备离开时,洋洋说要跟我走。那天,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我获得了孩子对我的认可。
我尊重了孩子意愿,牵着她向外婆告别,一起回新家。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眼睛里没有了光。
出了门,我牵着洋洋手,等待电梯。洋洋的手软软嫩嫩的,像给我的心涂上蜜糖,变得柔软而甜蜜。但,还有一丝难以名状的复杂,我不会忘记,母亲坐在沙发上的样子,目光呆滞,像失了魂。老人是孤独的,是想孙女的。
这样的结果是我想要的吗?我曾每分每秒都想离开这个家,带上自己的孩子,希望我母亲不要出现,她会分走我和孩子的爱。可现在,这个效果达到了,孩子愿意每天和我呆在一起,可我并不完全快乐,对于母亲,我好像亏欠着什么。
这样的结果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如果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那母亲怎么办?她将会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啊。
远离母亲,不过是想我和孩子多一些空间而已,以便我可以更好地和洋洋培养感情。而现在,母亲对我已不构威胁,我想我应该大度一点。毕竟她是洋洋的外婆,洋洋也需要多种多样的爱。
“妈妈,妈妈,你给我买玩具好不好?”
“什么?”
“妈妈,你有没有在听我讲话呀?”
洋洋晃晃我的手,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出了电梯,我对洋洋说,“我们每周抽一点时间,陪陪外婆,怎么样?她需要我们。”洋洋点点头。这孩子,总是这样温暖。
我和洋洋不在身边,母亲开始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过了几天,她开始忙活一件事——整理照片。她叫我给她在淘宝上买一个相册,她把手机里家人的照片交给电脑店打印了相片,并把照片精心放进相册里,装了满满一本相册。
下班放学我和洋洋去看她时,洋洋在客厅玩积木,母亲则把我叫到卧室里,神神秘秘地从衣柜里拿出相册,准备递给我,又把手缩了回去,我说:“这是相册吗?”很有兴趣地主动从她手里把相册抓到身前,在确认我很有兴趣以后,她把自己收集的照片一页一页展示给我看,这都是她平时用手机拍下的照片。有好些照片,我都是第一次看到,照片构图没有讲究,主体大多是我和洋洋,有的甚至没有对好焦,画质有些模糊,但都不失为捕捉到了难得的生活瞬间。
她兴致勃勃地给我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张是在哪里照的,那张是何时照的,一种久违的亲情在我和她之间缓缓流动。在展示照片时,我看到她眼中重新闪起了光,她谈论着对她而言最为紧要的人。我突然看着她,带着一丝温情,她依然兴致勃勃地看着照片讲着,竟没有发现我在看她。
看着她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照顾家人整天忙碌奔波忘记自我,我感到欣慰极了。我何尝不希望,她过得好。她终究是我的母亲——生我养我的人。
母亲在进步,孩子有进步,我在成长,这一切我渐渐感到欣慰至极,那一刻的欣慰,放佛能叫过去种种不快全部抛之脑后,我坐在她身旁,感受这种欣慰,直到从她那里离家时,回到出租屋时,乃至整个晚上,接连好几天,我都能感受到那天欣慰的余温。
可是,我着实高估了我与母亲关系的好转。关系的改变,哪里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亲情,还是其他感情。
就在我觉得我和母亲的关系会这样一直好下去的时候,却不知,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争执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