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五点半,源于看到枫姐姐的陪读日记里提到总要在五点半前叫醒儿子起床去上早课。我忽地想到五点半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熟悉的一个时间点。那些年的五点半你在做着什么?
应是在1997年的寒冬腊月,小学三年级的我五点半已走在去往村庄小学的路上。记忆破碎,光影零乱,孩童时期的我住在姥娘家,早起同行的有表哥和姐姐,晨光熹微,寒气逼人,我们每人怀揣一个“小火炉”,向着学校出发......记忆里教室总没有电,每人点上一支蜡烛,晨读的内容我丝毫不能记起,却记得听来的一些“传闻“,比如,教室里的书不小心着了火。至今谈起小学这段上早课的经历,我犹感“新鲜”,你的小学经历过五点半的早读吗?
小学四年级时,小自习取消了。步入初中,镇上的中学离家三里多地,我在初一二年级时走读了两年。又遇五点半。由于我家住在更北的地方,往往要由大家送我去和她们汇合。大姐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心中既慌乱(时间紧张)又踏实,那些五点半的路上亲情悠悠,时光悠悠。最难忘还有偶尔会睡过了点,醒来已是六点。怎么办?此刻去到学校,在老师、同学面前尴尬地打声“报告“?索性等到七点多再去上学,提前跟老师回报。学生时代的我们总那么薄脸皮。
五点半的高中早自习拉开了一天天的住校生活。宿舍楼就在教学楼后面,五点半是起床的时间,五点四十分我已坐在教室。我似乎是班里第一第二早到的学生,明知勤能补拙是良训,读英语读政史,背古文。待到近六点,教室里积极起来,读书声浓烈起来,我最爱的还是大声读。想想,我是一个热爱背诵和记忆的孩子,惟其如此,智力平平的我跌跌撞撞考进了大学。
都说进入大学,做学生的苦就消减了大半。因大学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去掉了集中管理,初入大学的学生们尚不能适应时时刻刻缺乏老师家长监督的生活,自由、散漫的迷茫期难免。再次回到五点半,是在准备考研的日子,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图书馆,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再次出现。每一个伙伴都好学奋进,五点半,图书馆转角的棵棵小树早已等待着我们走近它一点,再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