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二十多年学,又工作了两年,最近我仿佛刚刚想明白:自我与自我意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以前的我,只不过是跟随着自己的自我本能,顺其自然的、混沌的做事情,而近几个月,才是我真正的开始意识觉醒,几乎很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终于懂得如何发展自己的阶段。
这其中有几个契机。
首先,是意识到学生思维模式与职场的不同,意识到自己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往下深耕的动力。我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好奇心强,对新鲜的,各行各业的基础概念和底层原理全都感兴趣,但到了应用层面就失去兴趣了。刚开始,我把这定义为我三分钟热度的缺点,试图寻找个专一的兴趣但是无果。
后来,我接触了《认知觉醒》这本书,开始重新认知我自己,洞悉自己底层的内在规律,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这是同类书籍中我第一次读到很受用的一本,也让我发现,顺应我喜欢研究底层原理的爱好,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比给我个时间计划表逼自己执行带来的改变要自然而然的多。
正所谓,当你想要改变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各种需要接触到的信息也接踵而来。这些信息在没有认知之前,是不会去主动搜索,甚至在你眼前也不会注意到的。我了解到了MBTI。
mbti处于又火又饱受争议的状态,但我要在此声明,无所谓信不信,科不科学,有没有巴纳姆效应等等,也不会硬给他人贴标签以及歧视,它只是一个用来认识和提升自我工具。对我来说,有用,就是好工具。为什么对我这么有用,当然也和我必须要理解原理和运行机制才能有行动力有关了。
mbti的产生依据荣格的八维认知功能。不同于其他的心理测试或是表象的行为观察,只是给你个娱乐性的结果或者很表面的外在行为模式,而是让你了解到,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动,你的大脑经历了什么,它的底层渴求是什么。例如,其他测试测出你有拖延症,这仿佛是一句十分准确的废话。但荣格八维告诉你,你拖延的原因是,你需要全面的收集信息然后给出最优解再行动; 而小美拖延的原因是,她对于比较抽象的要求难以理解,不知应该怎么做。但是你们有拖延症嘛?不一定。因此,热衷于用mbti给人贴标签的人,一定从未真正理解过mbti。
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知道原因,才可能知道怎么做。而不是生生的埋怨自己,产生自我内耗而毫无进益。
关键在于转换问题,像大禹治水一样疏胜于堵。例如从埋怨自己一直拖延,转变为设定寻找信息和发散想法的截止时间,到了之后就开始收敛整理。去查查资料,让抽象的名词变为一些具体的意向,从而理解要求等等。除此之外,任何困扰自己的自我管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如此抽丝剥茧,像把大象装冰箱一样分步进行,也就有突破口了。
往往最难的不是克服问题本身,而且开始克服问题之前带给你的压力、紧张、畏难情绪,克服中的疲惫和恢复以前习惯的惯性等等。不要逼着自己来,反而理解原因,拆解问题,因势利导,给自己顺顺毛,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