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会,父母和师长在孩子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孩子只有无条件的服从。当然,这样的教育方式早已被我们摒弃,而且是相当彻底地摒弃了。
现在的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吃饭时都首先要符合他的口味,家庭活动要依据他的兴趣,凡事孩子总是站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尊重孩子,是发扬民主。果真如此吗?我真不敢苟同。且不说网络上的弑母、殴母事件,但就身边的不尊重父母案例就让人脊背发冷。
最近,孩子因为报考志愿的事情也跟我发生了争吵。我希望他稳定、安逸,可他更想冲一冲,这种想法当然没有错,但他的态度却令我寒心。那些天,我白天上班,晚上在家抱着两本书大书为他选学校、选专业,说实话这些我真不懂,也是硬着头皮在做。
而孩子并不买账,用中指指着我:“闭嘴!不要说了!我不想听!”或者:“我不去!我不上!那学校配不上我!”当然我理解他的年少轻狂,谁没有年轻过?但他对父母的态度确实让我难过。一方面难过孩子的话伤人,一方面难过自己的家庭教育失败,为此我暗自落泪。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呢?对父母完全没有敬畏之心。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的油瓶倒了也不扶,父母的一切付出在他们看来都理所当然。父母简直成了孩子的仆人,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还得乞求孩子好好学习,姿态放低到了尘埃里。于是,孩子也认同了这样的关系。
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孩子也是哄着、惯着,亲眼看见大家都在做操,一个孩子躺在地上打滚,老师不管不看。事后跟老师交流,老师也很为难,好好说着,孩子不听,批评也无用。哄着开始有效,时间长了也不行。幼儿园里又不敢惩罚,孩子就为所欲为了。对这孩子,学校基本已经完全失控了。这孩子对老师、对规则没有任何敬畏之心,将来一定是问题学生了。
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是危险的,这毋庸置疑。可为什么我们亲自把孩子的敬畏之心抹杀了呢?尊重孩子没有错,发扬民主没有错,但是无原则的满足孩子,替孩子做好一切事情就不是尊重了。
父母们,在接纳和放纵之间有一个度,这需要我们去好好去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