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加班到十点,走出写字楼时晚风裹着凉意,我没像往常一样翻外卖软件,而是绕路去了街角那家开了五年的小面馆。
老板熟门熟路地问:“还是番茄鸡蛋面,多加个卤蛋?”我点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以前总觉得,三十岁该活成“体面”的样子——工作要雷厉风行,生活要井井有条,连吃顿饭都得算着热量和时间。就像上个月,明明馋极了这口番茄面,却因为同事说“晚上吃碳水容易胖”,硬生生拐去喝了寡淡的沙拉。
可那天坐在小面馆里,看着热气氤氲中老板忙碌的背影,突然就松了口气。卤蛋咬开时溏心流出来,拌着酸甜的番茄汤汁,一口下去,竟觉得比任何精致的餐食都踏实。原来我们总在逼自己“达标”:要懂事,要坚强,要活成别人眼里“对”的样子,却忘了问问自己,多久没好好吃一顿想吃的饭,多久没敢说一句“我有点累”。
想起去年冬天,妈妈来住了半个月。以前我总怕她担心,每次视频都笑着说“一切都好”,可她来的第一天,就发现我抽屉里囤着胃药。那天晚上,她没说什么大道理,只是端来一碗热粥,轻声说:“累了就说累,不用总装着。”那碗粥很普通,白米熬得软烂,飘着几粒枸杞,可我喝着喝着,眼泪就掉了进去。
后来才慢慢明白,生活不是考试,不需要每道题都拿满分。不用因为一次失误就苛责自己,不用因为没达到别人的期待就焦虑不安,更不用把“我没事”挂在嘴边,硬扛着所有情绪。就像现在,我会允许自己偶尔赖床,会在想吃甜食时买一块蛋糕,会在朋友面前抱怨工作的烦恼——那些曾经觉得“不体面”的小任性,反而让日子变得鲜活起来。
离开面馆时,老板递给我一包刚煮好的茶叶蛋:“下次晚了还来,给你留着热汤。”晚风依旧凉,可手里的茶叶蛋暖乎乎的,心里也亮堂堂的。原来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活成完美的模样,而是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生活里的小温暖慢慢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