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妥协这一词,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从小时候的无力反抗到长大后的因为许多因素而退让。
在中国的传统,妥协似乎是一个贬义词。然而今天在学习孔玮老师的课程时,刷新了我对它的认识,原先的我误解了这一词语,与其他词语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例如,在我们常人眼里,好像妥协就相当于放弃,但二者并不能混为一谈。妥协和放弃之间,妥协是短暂的退让后可卷土重来,你的目标仍在,而放弃是你已经把你的目标丢掉。
妥协并不是简单的退让,它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智的妥协,此者反映妥协者内心的强大,许多情况下妥协并不代表懦弱,它是一种智慧,心胸宽广与高瞻远瞩的智慧。另一种是软弱的妥协,因不能反抗等因素而表面接受但内心“波涛汹涌”地攻击对方,可以算是伪妥协。
在课程中,姐夫讲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看似妥协但其实并不是妥协的事情。比如在恋爱中,女方为了一些目的而选择隐忍或者接受男方时,那是选择,是交易,是有贪欲所在。
妥协是一种智慧,智慧是在于心上。许多时候,我们不愿妥协,不敢妥协,不承认自己妥协,侧面反映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而获得强大的内心,离不开自我提升或者历经磨难。
提升认知,它需要自主性和时间,认知维度决定了世界维度。
姐夫建言:妥协的人必强大,不争一时而长久。就如古话而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最后的答疑时间,评论区有一句话引起我的注意“我体谅别人,那谁来体谅我?”这好像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说出这句话的的我们是脆弱的,是需要被爱的。我们大概是将自己摆在弱者地位,这时候屏幕前的我想到了秦始皇嬴政。在忘川风华录中的话语:他们从未站到朕的高度,如何理解朕眼中的风景。虽然此时正在打字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将这两者关联起来,或许是他从未将自己摆在弱者位置,秦始皇这一生坎坷,却仍用他超乎当代的视野所创立起的泱泱大国。
回归本题,我们在体谅他人的同时,又何妨不是体谅自己,退一步能让双方的目标尽快尽善地完成,又何尝不是双赢局面。
其二是黑屋子,大致意思是黑屋子里最不受影响的事物(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受到伤害的)是什么?回答五花八门,有灯、空气、墙等,答案是空间。
空间就如同我们的认知维度,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认知维度上升一级,问题就下降一级。就如同我们小时候所面对的问题在现在的我们看来不值一提。
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感受不等于自己。在我们妥协时可能会难受,那是情绪。在一个地方看到一句话:除了身体所带来的疼痛,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的,而非真实存在。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包含社交等),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他人而感到生气愤怒,或委屈难受时,那么我们可以退一步,与自己和解。不在同一层次的人怎么能理解,为何要自降格调让自己不舒服,不要给对方伤害你的下一次机会。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是需要妥协的,比如与对方有合作的时候,但妥协不意味着讨好。讨好是对自己内心的力量的一种消耗,久而久之,就形成我们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我们在不放弃自己原则的前提下,短暂的妥协是为了更好地蓄势待发,是为了双赢的目标,是为了自我的修炼。
在文末,其实我还是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例如:逃避和妥协之间的界限?怎样的行为算一种讨好?是讨好还是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