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会怎么上这一课
这两天我常常在想,假如是我上这一课,我会怎么上?
无非就是让学生认生字,读课文,说内容,谈感受。
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母亲住院期间,我第一次抱母亲的事情。课文内容不复杂,很好懂。但真正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抓重点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来感悟人物形象,读出自己的感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于永正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呢?
二、于老师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
(一)注重指导,注意重点笔画及笔顺
上课伊始,于老师板书课题的时候,就开始指导学生写好“抱母亲”三个字的秘诀。
“‘抱’要注意右边的写法,横折勾要小,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要为他它留出位置。‘母’字要注意笔顺,点、横、点。‘亲’字第二横要长,下面那一横短。”
不管是课题还是课文,总有一些字的笔画与笔顺容易混淆,要想写正确,写规范,离不开教师的用心指导。有些字一开始写错了,要想纠正特别难,需要老师不厌其烦的熏陶。于老师特别注意学生的书写指导,不管是低年级的课还是高年级的课,总会有于老师指导书写的身影。
(二)思想上的引领
“写给人家看的字,我一点也不敢马虎。”
学生不重视书写,一是老师引导不到位,要求不严,再就是思想上认识不到位。于老师的这一句话就是给学生思想上一个引领:我们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己的一个形象代言,绝不能有一点马虎。字如其人,写好字就是自己最亮的一张名片。
(三)重点字词的学习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并理解课文里面的重点词语“翻山越岭”和“愧疚”时,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组成课文中的词语,接着让学生抬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书写,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示范字形,为字正音,到细致引导理解字义,抠字解词,于老师对语文基础知识重视程度,堪称典范。
(四)写字的指导
每一节课,于老师总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本课生字,他指导学生写字的具体步骤:一是读帖,二是描红,三是临帖,四是范写,五是抽生上黑板写并指导,再书写。
三、本节课,于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品词析句、进行“煮书”的?
(一)解词意,埋伏笔
在教学的第一节环节,于老师抠字解词,边示范“翻山越岭”“愧疚”这两个词语的书写要领,边细致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最终得出词语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于老师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把字音读准,把意思弄明白。(于老师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考虑,授生与渔。)
翻山越岭: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
愧疚:惭愧不安。
于老师为什么要指导“翻山越岭”和“愧疚”这两个词语?除这两个词语不容易书写,不容易理解,还有没有其他的意图呢?我想肯定是有的。这两个词语,在这篇课文里面非常重要,是课文的题眼。“翻山越岭”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这一生的艰辛。“愧疚”写出了儿子这时惭愧不安的心情。理解了这两个词语,也就真正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何为“煮书”
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可以煮呢?“煮”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书读熟,读得遍数越多,书就煮得越熟。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被体会出来。
所以在这节课中,于老师带领的同学们,反复地读,静静地读,潜心读,用心读。
(三)于老师的品词析字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带领同学们品读课文。品读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抓重点字词进行评析,深入的剖析字词背后的内容。
1.“责怪”的评析
①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责”可以和哪个字组成其他什么词?
生:责备。
“责”在这里做责备讲。“怪”是“埋怨”的意思。
②评析词语的用法
为什么这里护士不是用责备的语气对作者说话,而是用责怪?
如果护士责备作者,那就不符合她的身份。因为毕竟他们素不相识,她不能责备人家。但是如果仅仅埋怨他,又不足以表达护士对母亲的那种关心,那种关爱。所以这里用了“责怪”,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的意思。
③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语言,这就是汉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的,用词要准确。
经过于老师这样的评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一层,对祖国语言的文字更加热爱。
2.“重担”的评析
哥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我们用两只眼睛来看“重担”这个词语的时候,它仅仅指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母亲肩上挑的到底是什么?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的妈妈,这样理解起来才比较透彻。
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担”这个词语时,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方向的引领,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于老师在课堂上指导朗读的做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知学情
于老师是借班上课。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如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于老师怎样做到知学情?
1.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你们预习收获很大,很多。不过刚才同学们说的比较大,比较远。现在谁来说具体一点?
通过这两个问题,于老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了学生初读课文的收获,一为进行本课教学摸底调研,二为学生的预习指引方法与内容。
(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的方法
1.第一次指导朗读(学生开火车通读全文)
通过预习,谁能有把握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开火车,一人读一段。
于老师的指导:
①停下来,读课题。(提示第1个读课文的同学,一定要先读课题,再读课文。)
②读课文要注意停顿,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读书一定要思考,还要想象。(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与想象的过程。)
③没有停顿,就不能转换语气。
④一句话读完了要停,给自己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读下一句可以换语气。同样,一个自然段读完了停顿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像说话一样自然。(具体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⑤示范读、领读和细读。(遇到学生读不好的段落或句子,于老师就范读,领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直到学生读懂为止。)
2.第二次朗读指导(教师范读)
①现在听于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②最好的朗读指导就是听我读,跟我读。
教师范读非常必要。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三遍五遍,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太理解,有的学生还是会出现断句的错误,不会正确的停顿,有的同学习惯性地读错一些字词。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还教给了学生正确朗读的方法。学生的模仿性非常强,一次范读,胜于多次指导。
3.指导学生品读课文的策略
于老师告诉我们,课文只有反复的读,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体会出来。这篇课文如果反复的读,对母亲,我们就会了解的更多更多。
同学们读书时要静下心来,反复地读,潜心读,静静地读,用心读。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5~6分钟。
②一人一段品读全文,抓重点字词指导朗读
例:“赶紧”的朗读指导
“赶紧”不仅速度要快,更是表达了一种心情。儿子对母亲急切的、关爱的心情。赶紧说,说慢了不行,慢了母亲要动的。
这样的指导不仅教给了学生朗读的方法,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肯定会读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