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晓寒,坐久落花多

虽说近来读书读得杂乱无章,但好与不好还分得清。我对好书的判断标准:一要有认同的思想观点;二要文字好,要么优美隽永,要么朴素厚实。杨葵的《坐久落花多》也是一本我心目中的好书。冬夜里,品阅这样一本心路分享的文集,很暖。喜爱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感受到作者完全无私的分享,他是把读者当作自己的至亲好友的,从他自然、亲切、和盘托出的阅读经验和见解里,能够感受到他没有丝毫浮夸装饰的赤诚之心。

《坐久落花多》杨葵的第六本文集。他最初想的书名是“无兼味”,取自杜甫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是自谦的意思;后来读到王维诗“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觉得也不错:集子中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一篇一篇写来,窗外寒来暑往,就像坐久落花多。而插画和封面是采用@老树画画作品,一见就欣喜如故。老树的画,我一直归崇为文人画,要是别的地方配着,总觉得不合适,配杨葵的书,倒是相得益彰的。真的算是此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清新、很自然。

我是第一次读杨葵的作品,过去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受书名影响,一开始以为作者是位女性。读着读着,老到的文字,深厚的底蕴,让我惊艳。这本书现代气息浓厚,很多词汇、话题、甚至字符串和网络用语便更为贴近当前,时代背景融入其中,年轻气息旺盛,毕是不惑人士,还能宛然一个成熟世故的成年人,如斯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又如斯老成世故的人儿跃然纸上,比之前读过的文字要亲切得多。

书印刷精美,装帧及配图淡雅隽永,看着让人舒服,与杨葵的文字相得益彰。《写作流行病》是文集里的主打篇章。逐字逐句读了两遍。一直以来我都渴望回到十八岁,用功学习考上名校中文系,在写作上接受系统训练。如今黯然神伤,没事写给“抽屉”,晕晕乎乎也不知写得怎样。《写作流行病》列举写作中的各种现象,对照其间,或多或少我都有沾染。喜欢排比、崇尚比喻、酷爱励志、爱写长句。尤其长句,写起来从没想过别人看懂不看懂,自己得意回味。

杨葵言“没那金刚钻,甭揽瓷器活”。文档案尽忙活副词,动词名词反被冲淡。想想真是那么回事。手中正在写的年终总结“基于”、“广泛”、“认真”都给删了,言简意赅将务实的部分讲清楚。  特别喜欢这篇中对优雅的阐释。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日常生活是混乱芜杂、不堪重负,需要间离、跳逸、升华。人心的串习也是偏向混乱、芜杂、无序、懒惰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能一直朝着审美方向努力,以抵抗下坠的身与心。选择优雅其实就是意味着随大流,过普通人的正常日子,做正常的普通人。得心安,专心致志实施间离、跳逸和升华。

作者说,读书要想被打动,必须付出时间和耐心,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我深有感触。《百年孤独》已经读了两年还没读完。为了让自己读下去,我专门读了杨照的解读。解读写得很精彩,我却依然没有把这本经典读完。回想中学时背着家长夜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时的情景,难道人越大越不长进了么?中学时代在经典小说里徜徉,用心体会,领略小说的美不胜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小说阅读越来越远了。我好像已经失去了“耐心”的基因。

书中写到郑逸梅先生“里打进”和“外打进”式读书法,大都离不开书香家庭的启蒙。作者家学渊博,书账那篇看得直让人羡慕中文系的人饱读了那么多书。文章大多围绕读书、编书、阅书展开。最后几篇与书无关的小文,篇幅很短,寥寥数笔,情景交融。《听琴》、《六月六日》、《食与酒》写得特别有味道。阅读感受很私人,我之桃李,你之砒霜,各抒己见。

跳出这些,合上书页,花落无声。耐心地回味这些饱含温度和真情的文字。

拉拉杂杂写下读后感,审视良久,无排比、无比喻、无励志,似乎也没什么长句。

但这也合自己这一年来的成长得失,激动懊悔,零零散散,大事小事,伴随成都的雾霾,一 一落下。时间过得太快,2015会是怎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数日来在跟运营中心老陆深入沟通后,我工蜂小智APP,由于名字不太好理解,大糊涂经我同意后已经决定将我更名为“工蜂引...
    码农不器阅读 799评论 0 0
  • 时间匆匆,转眼间,到了第四天了,我们在安徽的日子只剩下两天多了,但是我们很开心,来看看我们的第四天吧。 ...
    百合花王麒凯阅读 2,593评论 0 2
  • 毕加索说:“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但是还没听过一个演员说“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表演。” 关...
    不流不流阅读 4,531评论 1 8
  • D~1,2017/5/8 亲爱的自己,早上太早醒来睡不着,身体疲累,你仍然愿意起来给孩子们准备美味的的早餐,昨晚包...
    Share1188阅读 2,6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