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打算与闺蜜小聚,于是在周六早晨拨通了董小姐的电话,“小姐姐,要不要约一波?”,“约不了啦,我报了考研补习班,嘿嘿”,“等等,你不是不考了吗?”,“我……。”聊到最后以“好羡慕你还有周末”作为结束语。这个从毕业就在坚持考研的人,终于从自主备考跨入了补习班队伍,然而,她每次考完的宣誓:这次考不过我就不考了!(真想把这句话塞回她嘴里去)。
回想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现在,她决心做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小到一份高中语文老师要求的周记,我们在高二换老师后就不再动笔,大家默认这个“任务”随着老师的离去而解除了,她却在高考后晒出了厚厚的三本周记,你看,人跟人的差距就是这么让人觉得羞愧。把一件小事做长、做久,哪怕慢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还在做,今天的你就是昨天的老师!
我不禁问自己:后来,你还在坚持吗?你又是为了什么而放弃了它?于是,做成的没做成的事件件浮现脑海,好在大多数都有始有终。说起阻力大概就是惰性、拖延症、软意志、经济压力等等,50%的阻力源于行动者本身,能够说服自己也算是成功的一半了。而我们想要做的事一定不要等,明天有明天的事,今天想到的就是今天的恩赐。我时常跟自己说:20岁买的起6岁想要的玩具又有什么意义了?有的事现在不做以后再做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马克·斯特兰德说:“世界势不可挡,而人却很弱小。一个人甚至没有力量去对付自己的过去和历史。”我想 大概是没法面对曾经那个一腔热血的青年吧。
“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是今年让我很受感触的一句话,谁不曾对未来满怀期待,谁又不是为了果腹保暖将棱角磨平,有时候我们就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结果的成功与否早已超越了它本身所带给我们的诱惑,而过程中的得失却极易让人一秒崩溃。我不怕不负众望,我只怕不孚众望!
王小波在《我为什么写作》的开篇写到:“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又没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
不把休闲的周末过成忙碌的周内依旧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决心要做的事情也不会停下脚步,因为山峰就在那里!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