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时,当老师讲到邪气入里,由表证转为里证时,总是讲“邪气入里化热”,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寒邪入里就会化热?今再读伤寒论,对其有所领悟,顿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邪气是什么?邪气泛指一切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且存在于身体内的物质,比如瘀血,积液等,就感冒来说,当外界温度骤降,我们体表的温度也会骤降,使体表的阳气暂时不足,人是一个恒温动物,身体组织达不到人体的常温,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体表阳气不足,体表组织毛细血管就不能正常的工作,使体表生产润养肌肤的组织液不达标,不能濡养肌肤,不能被机体所利用,并且停留在肌表而出不去,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邪气。那么邪气是怎样化热的?我们的人体有一个本能的功能——排异功能,只要是身体里存在邪气,它都会调集身体的正气(气血)来排斥它,通过种种方法渠道把它最终排出体外为目的,比如发汗排邪,大便拉稀排邪,小便排邪,体表出脓疮也是排邪,咳嗽吐痰排邪等等,当身体的正气集聚来排邪时,就会产生了热,形成了局部的或全身的发烧,这就是所说的“邪气入里化热”的过程,其实不是邪气化热了,而是机体调动了大量的正气过来驱邪形成的这种“化热”。当然感冒了,我们可以吃些发汗药,因为邪在肌表,排邪最短的路程就是从机表发汗而出,并且当时的邪为液态,易从肌表而出,所以汗出邪出,烧退,感冒便好了。
再比如手不小心破了,流血了,我们包扎了它,但是因为细菌感染了,伤口会发热红肿,这也是正气在驱邪,这也可以讲成“邪入里化热”。如果我们上了消炎杀菌药,那是我们替身体驱邪了,也便不会有发热红肿了。再如眼睛进砂子了,眼睛会流泪,会发热会红肿,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身体本能的排异就是身体自己在治疗疾病,有好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我身体有点小毛病的,根本就没有吃药打针,抗一抗就好了,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原因吧,当然,前提是我们身体的正气要充足。这就又印证了黄帝内经里的这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皇甫国利
于2024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