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哥在镇上买了房了”老妈在电话那头说道。
玲脱口而出:“为什么不在县城里买?”
是的,既然在他工作的二线城市买不起,那可以买老家县城的啊,孩子教育也方便,为什么跑到镇上买,老家农村离镇上也不远,电动车十几分钟的车程。
老妈反驳道:“你这孩子,你以为买房不用钱,买不起大城市就买得起小城市了?肯定是钱不够才在镇上买啊。”
玲竟无言以对,确实,小县城虽是个十八线城市,但房价一点都不“十八线”。稍好些的地段也要过万一平的房价了。想想自己在一线城市工作几年,不也无法在小县城轻易买房。
小时候,大人书本媒体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农村的孩子们,只能通过读书这条路,跳出农门。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大家都在这条路上奋力拼搏,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来到大城市,却发现,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
因从小生活的环境,农村孩子相对于城里孩子,终归缺乏些自信,这在职场上也影响着二者的工作成就。
好不容易在城里过得轻松点了,却发现快到而立之年的自己,在这城市一无所有,回头遥望故乡,却发现再也无法和儿时的伙伴打成一片,那个小村庄再也无法回去。这样,夹在大城市和农村这间的小县城,便成了这批奋斗者的最佳选择。既可让父母到小城生活,也让自己有个停靠的港湾。
明哥这样的, 不是个例,在9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批人,所谓跳出农门后,要么离开农村,在县城甚至大城市扎根,要么到处打零工,遥望农村,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像老一辈一般,在田地里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