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下午,带小雨去普罗店取小南瓜流水。我在店内挑选衣服。安晴说附近有个好玩的公园,爸爸带小雨去玩。挑选完毕,俊辉送我们上车后关上车门,爸爸说小雨你今晚回去要静坐十五分钟。
吃完饭玩了一会,爸爸说:“现在你去静坐十五分钟,在这十五分钟内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发生了什么事需要静坐。第二那些行为做的不好。第三今后怎么做。”
十五分钟结束,小雨说:“第一个是有个车,我踢了一脚。这个我做错了。第二件是把沙子洒小朋友头上了。我做的不对。”我问他:“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沙子洒小朋友头上。”小雨说:“他把我的坑填起来了。”我问爸爸:“那是谁的坑?”爸爸问:“你再想想他为啥填你的坑。你有没有做什么事。”小雨说没有。爸爸说:“我在旁边一直看着,你有没有把小朋友的沙堆毁了。”小雨说没有啊。爸爸说:“你再想想。”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踢他的沙堆呢。小雨说:“因为他填了我的坑啊。”爸爸提醒小雨想一想这个顺序。小雨想了一会说:“我问他堆的啥,他不理我,我就踢了他的沙堆。”我说:“你的意思是你跟别人说话,别人没有回应,你就生气踢了他的沙堆是么。”小雨说是。我说:“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小朋友正堆的起劲,根本没听到你跟他说话。这样你能原谅他么。”小雨说能。“有的小朋友听到了,他很害羞,不敢回答你,你能原谅他么。”小雨说:“能” 。“还有的小朋友听见了,可就是不想回答,你能原谅他么。”小雨说:“不能” 。“如果小朋友说我不想和你玩。”你会生气么?”小雨说:“不会”。我说:“你可以不原谅他。他是不回应的孩子,如果换作是你,你愿意回应么?”小雨说:“我要做回应的孩子。”爸爸说:“那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做?”小雨说:“他如果不说话,我去找别的小朋友玩,不跟他玩了。” 爸爸说:“这可以。” 和孩子的这次谈话,很让我感到意外,先生主动提出,并大部分是他和小雨谈的,我不由心生感激,感觉有他的支持,谈话时心情轻松了不少。
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内心很脆弱,担心被他人拒绝,心里有了这个恐惧,很容易把对方想成是不好的人。我也在拒绝和挫折中走过,每一次我都能很好的转化么。其实有些记忆深深的压在了心底。我固执的认为,他是故意这样待我,是他的不好,自己有多么的委屈,这个感觉一直留在身体里。我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总是在恐惧中一次一次走到“被害者的角色”中去。
回想今天中午,小雨吃完饭又进屋玩电脑上的英语网站,在屋子里喊:“爷爷再给我拿几个葡萄干。”爷爷说好,就送进屋了。我说:“刚跟小雨说了,休息的时间到了,怎么又玩去了。”奶奶立刻说:“哎呀,爷爷又犯错误了。”我跟奶奶说:“是小雨做的不好,和爷爷没关系。”但是我脸上不满的表情,一定让奶奶有点惊慌,所以才说了那句话。当我固执陷在自己的感受中,不能很好的去体会外面的世界,如果不是奶奶提醒我还不自知。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期待在一次次回观中,看清自己的恐惧,去寻找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