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动荡不已,这给了很多家族发展的机会,也是有些家族覆灭的契机。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桓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后汉书》中提及的桓姓人物们,列个名单:桓阶、桓祐、桓嘉、桓纂、桓邵、桓谭、桓范、桓禺、桓威、桓元将、桓晔、桓虑、桓邻、桓治、桓发、桓彝yí、桓典、桓彬。其中桓范、桓典、桓阶都是较为知名的人物,汉末时期冯翊桓氏、谯国桓氏在彼时也都是地方名族,尤其是后来的龙亢桓氏。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三国志·桓阶传》
【桓阶,荆州士人,劝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叛乱,在曹操与袁绍对峙时拖住了刘表。有两个儿子桓祐早逝,另一个儿子桓嘉,为诸葛恪在东关之战的战果添上一笔。此外,桓阶还有个弟弟桓纂,在魏国任职散骑侍郎】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三国志·武帝纪》注解
【桓邵,沛谯人士,对于曹操颇为轻视,最终自食其果】
“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三国志·武帝纪》注解
【桓谭,和著有《新论》那位不是同一人,不过两个桓谭都擅长音律】
“桓范字元则,世为冠族”——《三国志·曹爽传》注解
【桓范,作为沛谯同乡曾屡屡劝谏曹爽,高平陵之变前夕他还有着力挽狂澜的机会,只是曹爽的表现就值一句“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嘉平中,谯郡桓禺为江夏太守,清俭有威惠,名亚於聘”——《三国志·文聘传》
【桓禺,又一位沛谯士人,他在江夏太守任上表现不错,名声还能与坐镇此地数十载的文聘相较一二】
“景初中,下邳桓威出自孤微,年十八而著浑舆经,依道以见意”——《三国志·王粲传》
【桓威,虽然出身贫寒,却在18岁就著有《浑舆经》,足见其才干】
“往者随军到荆州,见邓子孝、桓元将”——《三国志·许靖传》注解
【桓元将,只是在王朗给许靖的书信中被一笔带过】
“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将军韩综、桓嘉等”——《三国志·孙亮传》
【桓嘉,魏国将领,为诸葛恪在东关之战的战果添上一笔】
“晔字文林,一名严,尤修志介”——《后汉书·桓荣传》
【桓晔,即桓文林,桓荣的后人,被朝廷屡次征辟但始终拒绝出仕,汉末避乱交州,也在那里遭人诬陷丧命】
“前司马桓虑因此招合将吏,欲共杀峻立英,事觉,皆见杀”——《三国志·孙登传》注解
【桓虑,意图诛杀孙峻,再拥立孙登之子孙英,事泄团灭】
“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吏民攻岱,岱奋击大破之,进封番禺侯”——《三国志·吕岱传》
【桓治,兄长桓邻试图劝士徽继续向吴国臣服被杀,桓治和其子桓发因此起兵征讨士徽。桓治与士徽和亲休战,后来在与吕岱交战的过程中身亡】
“尚书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杀之”——《三国志·孙綝传》
【桓彝,案《汉晋春秋》这位也是桓阶之弟,不过是为吴国效力,命丧于孙綝之手】
“典字公雅,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后汉书·桓荣传》
【桓典,桓焉之孙,担任侍御史时与宦官频频争锋,因此留下了“骢马御史”的典故】
“彬字彦林,焉之兄孙也”——《后汉书·桓荣传》
【桓彬,也是桓荣的后人,他年少时与蔡邕齐名,因为得罪中常侍被免官,在光和元年逝世,蔡邕还立碑纪念他】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