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周日,参加完毕养生禅习社的雕塑园=石老人往返禅行活动之后,紧接着参加下午于青岛莲华印象的读书分享会。这次读书会,是由包老师主讲,分享一本对于惟明而言,内容比较偏的书。
这是日本的自闭症患者东田直树,在十三岁时所写的一本书。包老师通过PPT整理,精心再加工梳理,通过"22条理解"呈现关联文字,让书友们对于自闭症概念及这一群体有了初步的了解。
由于PPT内容整理已经相当精当,权将PPT直接以图片形式附上即告小文完成编攥。
自闭症不是病:是社交、沟通、发展障碍。自闭症无法控制自己。大部分是图片式记忆,属于脑部大脑回路器质性缺陷,与遗传无关,到目前没有彻底解决办法。只有早发现、早培训-需要父母的耐心、爱心。而且大约50%的父母被迫遗弃、由于经济负担过重、据说通常每月支出5000-6000元)
自闭症患者6700万(全球)-孤独症(肯纳症)
大约分为三类:非典型、高功能、低功能的。
【摘章择句】
1.正常人之间的通常情况:误解源于彼此的敌意。
2.包师名言:"误解是常态,理解是变态。"
3.如何对待小人物,就看出他是什么人。
4.思考:通过了解自闭症的描述,来回看我们自己。
5.反思:我们在家里有多少表达是令人温暖的。
6.沟通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一切问题需要由沟通。
十三岁的一个小孩,内心却深受苦痛,他的分享充满哲理。
分享第二环节,大家一起观看了关于自闭症者的一部台湾纪录片,对其中三位自闭症者的实际生活的纪录,让大家对自闭症者的现实生活、表现、状况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数位女性书友分享他们的感受时,大悲泪水顿下,哽咽之声顿出,说出自己的心悟之语。
【莲爱基金】启航?包老师还提议机缘成熟之时,设立一小型地区性基金"莲爱基金"。捐赠者每人每月最多10元,一年最多120元,而且建议让孩子去帮助孩子。这样的考虑基于目前生活中的现实情形。
现在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照顾孩子,使孩子失去了关爱别人的能力。让孩子知道帮助到了谁,了解到有些孩子在承受莫大痛苦,这样成长过程中及成人后能够更包容更、能理解他人。
书友分享:
感谢包老师带来这样一个话题。
吕欣:放下我们对别人的期待。
书友王老师:
1.理解-对孩子、父母的理解,从小事做起。
2.珍惜:幸福是由比较而来的。
宋楠:学会感恩生活。
惟明:
1.有无办法调理或者调整(医疗)
2.想象彼此理解(正常人说不被别人理解)其实可以想象他们生活的艰难。
3.支持这样一个基金去帮助这类群体。
感恩包老师的分享,感谢书友们的热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