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上次的概念——落后,说到20%以后就是落后,甚至将来1%以后就是落后了,这个数值,其实,也是通过比较而来的。那么,我们要如何从比较中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跟身边的人比,可能是前20%,可是放在更大的范围去比,可能连40%都无法达到,这种比较方法,其实只是从一个纬度去比较,这是永无止境的。
一个人,也不可能就是一个纬度,人是立体的,有多方面的能力,从多维度去看一个人,更有价值。而且,一个人能够有所成就,常常不是因为一个领域做得好,领先而已,而是因为运用了多领域的竞争力打造自己。
当然,这需要一个基础,也就是在某一方面较为擅长和领先之后,才能打造自己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就如最近流行的斜杠青年,如果连基础的生活保障(某一方面作为根基)都没有的话,斜杠,只是无所事事的借口罢了。
多维度,也就是要跨界,让自己多接触其他方面的事物。作为老师,接触的人大多就是同事和学生,其实交际面很小,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其他朋友接触,多出去走走,多借助网络进行学习提升,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打磨成为自己的竞争力。跨界越大,竞争力越强,利润越大。化学教师,全国很多人吧,会跳舞的化学教师,可能就比较少了,擅长跳舞又会使用新媒体(公众号)的化学教师,就更少了,所以不要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关联,只要在这三个领域能够做到80分,相乘就512000分了,可能不比其他方面平平的能得100分的化学教师差。
所以,自己的兴趣,还是不能丢弃,阅读,跑步,街舞,写作等等,专注某个领域,涉略其他领域,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才能从平庸走向卓越。
金句: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阻力从来不是来自于学习本身的难度,而是周围人的眼光和嘲笑。
相信我,我比谁都了解这种感觉。而且我还想提醒一句:这些人永远不会消失。
所以不要期待某一天自己能获得百分百的肯定和支持。想等到那一天再学习,估计你一辈子也学不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