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勤为”,这两个字承载了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勤为体现智慧。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作为的民族。正是因为辛勤奋斗,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辛勤奋斗,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勤为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着中国人民勤劳奋斗的执政智慧。
勤为体现能力。所有的一鸣惊人,背后都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所有的鲜花掌声,背后都是善始善终、甘于辛苦。肯下“苦”功夫、“笨”功夫,是一种能力。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勤为是老百姓衡量干部能力高低的度量衡,也是推动当前各领域改革取得扎实成效的必然要求。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在国家各项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期,我们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主动作为,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实,日拱一卒,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扎实推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勤为体现担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拥有勤政敬业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才能体现党员干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担当。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舍身忘死,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担起救亡图存的使命;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在日新月异的新中国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勤业精业,奋斗不辍,要担当尽责,实干报国,以勤为体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