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维钢老师解读了一本书,很有启发。这本书名叫《解药:专供受不了正能量思维的人了解的幸福研究》,作者是英国记者Oliver Burkeman。
书名的另一种解读就是“正能量”和鸡汤的解毒药。这本书的主要意思是说,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有强烈目标对人的成功有好处——而且还可能有坏处。
人给自己设定目标,也许并不是因为羡慕那些有目标的人生活的好,所以自己也要生活的好,也要制定目标。也许制定目标,是因为人对目标,有一种心理需求。也就是说人的目标就是有一个目标,比这个目标是什么更加重要。
我刚刚工作的时候,负责带我的师傅是一位53岁的老爷子,虽然头发大多都白了,却是精神矍铄。每天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穿的整整齐齐,跟着工程队在施工现场爬上爬下,一点不落人后。我出师的时候,也到了他退休的时候,当我再见到他时,我极度惊讶他目前的状态,老态龙钟,暮气沉沉,仅仅一年之隔却是如此大的改变。跟同事聊天,得知这在我们公司也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老员工一辈子在公司工作,风餐露宿,加班熬夜,也是神采奕奕,但一两年的退休生活却让他们迅速“萎靡”。
工作占据他们的大半辈子,很多老员工的工龄都30多年,甚至40多年。工作上的攻坚克难也就成了他们大半辈子的目标。对他们来说,“目标”已经不仅仅是目标了,“目标”已经成了他们的自我身份的认同。有了这个目标,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才有了方向,与世界紧密联系,知道“我是谁”,“我在哪儿”。
心理学家说,目标感很强的人,通常是因为他们惧怕“不确定性”。当生活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你一切都可以按照这个目标开展,可以指定详细的计划,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切与目标无关的东西都可以不关系,外界再如何沸沸扬扬你都毫不关心。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的感觉会特别好,觉得每天都没有浪费,过的很充实,对明天充满期待。
但明确的目标,也可能是有害的。
一个明显的坏处就是,人们可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忽视危险。还有一个坏处是人可能为了实现目标而打破规则,弄虚作假。对于这两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在的公司是一个工程公司,基本上就是修公路、铁路、高铁这一类基建工程的。当工程施工的目标被规定的很死,比如“三个月之内必须通车”、“100天内完成大桥铺设”......那么,这段时间肯定安全防护工作的高潮期,因为施工队伍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通常能快就快、能省就省,怎么能省出时间怎么来,原来绑扎10支钢筋的,现在扩大间距绑9条;要用两条安全带做防护措施的,现在用一条。忽视危险,打破规则。同样,奥运会上运动员为了夺冠使用禁药的事件也是不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坏处,它关系到行为经济学。我们在一些旅游攻略上,特别是写当地美食的时候,不难见到一些“先到先得,过时不候”店铺。为什么这些店主会每天只开门几个小时,或者个固定只卖多少份就早早收摊呢?因为“他们对每天要挣多少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挣够了,就歇着。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见机行事,随其自然,没有机会就不要硬做,机会来了就放手大干。世界非常复杂,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而且不可能围着你转。
所以此书作者提出,人生当然可有设定一个大的努力方向,但是不应该给自己设定特别具体的硬性目标。你的人生哲学必须考虑不确定性,随时应对机会和风险:
1、不要只问自己想要什么,还要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工具和条件)。不顾条件凭空设定目标,就是妄想。
2、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想别想成功了是多大的成就,先想想如果失败,这个损失你能不能承受。不考虑失败的做事,都是小清新。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样的人是幸福的人,很可惜这种人其实是很少,人生的常态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即使就算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干是对的。
当然,什么目标也没有也是不行的,有些人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执着的目标改变了人生,改变了世界,但是执着不是固执。我们要制定目标,但是不能制定具体的目标,不能制定一份每分每秒干什么都一清二楚的详细计划,这样是肯定行不通的。
我们的目标要有包容性,能够容纳甚至随时接受不确定性的到来。好的目标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