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学期末,又有很多孩子来办理转学。有的是不适应环境,有的是因为疾病原因。最严重的一个孩子被判定为重度抑郁症。他的妈妈跟我说,孩子已经两个月没有出过房门,连吃饭都要哄很久才出来。晚上孩子不睡,大人只好轮流守在门口,生怕自己睡着了,孩子有个三长两短。
“我现在才知道,孩子的健康最重要,其它都是假的”。当这个妈妈流着眼泪诉说孩子的情况时,我的心也满是悲伤。这是个长得很好看的孩子,父母双方都是企业高管,在小学时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名,一直是其他家长嘴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但就是这个学霸级的孩子,这个曾经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从小学的小池子,游进初中的大池子里,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更多大鱼,自己只是一尾小鱼。这时的他,不能接受自己不再优秀,不再是被老师捧在手里、挂在嘴边的第一名,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他恐惧,父母却苦口婆心地劝他,世界上没有笨人,只有不努力的人。可是初中的课业和小学不同,他还没来得及适应,就被打落谷底。他只好把情绪发泄到打篮球上,结果父母责怪他,认为他没有尽全力读书,天天玩,所以成绩上不去。
有一天,他忽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连读书也不会,这辈子无可救药了。于是他再也不肯跨出房门一步。
孩子妈妈说,她已经请了长假,决定一直陪着孩子。如果他愿意出门,就一起去旅游。不再考虑读书好不好的问题了。
孩子是不幸的,因为过去这一年的心灵创伤太大了。但孩子也是幸运的,有一位愿意马上纠正自己,陪伴孩子走出困境的妈妈。
看着这些孩子,有一个疑问在我心头上挥之不去。10年前,抑郁的孩子很少见。10年后的今天,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孩子们被诊断为抑郁症呢?
在前一段时间热映的《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妈妈,因为一直致力于鸡娃,用力过猛导致家庭关系崩溃,孩子还变得痛恨她。而宋佳饰演的佛系妈妈,也被现实逼得开始给娃打鸡血。现代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焦虑。
她们想给孩子最好的,却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所以只能在现实和理想中不断摇摆。在这种价值观不稳定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接收到的是家长的焦虑,他们看到的,是父母随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变化而阴晴不定的脸。
他们想把情绪发泄出来,所以打球,打游戏,玩COS,却被告知父母辛苦供他读书,不是为了让他天天不务正业的。他们想逃离,却无能为力,只好转而向内攻击自己,成为了抑郁症小孩。
其实,每个这样的孩子,都曾经尝试过自救。但是,那时的父母,也许还没能接收到孩子的求救信号。他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学习好不好,能不能成为自己的骄傲,能不能变成别人口中那个成功的小孩。
这是个父母心目中理想化的、物化的小孩,却不是那个真正属于你的小孩。
李雪曾经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当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到家庭中,它最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父母看见真实的自己”
我想,每个这样的孩子,都曾经发出过无声的呐喊。但是,有多少父母,能认真坐下来思考:当我们剥掉身上所有的外在标签:学霸、企业家、高官、高管、名师、教授等等,真正的我们是谁?我们真的要什么?想摒弃什么?想要得到什么?
当我们能明白:人生一世,外在标签不过是他人评价,成为自己,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那时,我们就能理解,真正的爱,是看见。
去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看见那个真实的孩子,彼此疗愈,彼此成就,才能拥有真实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