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读过的第61本书。我一开始就被这个奇怪的名字吸引了。百度了一下,书和同名电影评分都不低,值得一看。
欧维,59岁,在外人看来,欧维固执、易怒、暴躁且具有控制欲,甚至仅仅因为邻居换了一辆宝马就与对方断绝往来,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欧维其实并不认为自己无可救药,他只是希望一切井井有条。他觉得做人不能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就好像忠诚一文不值一样。
由于不会使用电脑,被公司辞退了,于是他每天自觉承担起了自家小区里检查车库的门把手、检查指示牌、记录访客停车位上的车牌并检查垃圾房的任务。
其实欧维的经历也很凄惨。
欧维的母亲在化工厂工作,欧维的父亲是铁道工。在他七岁那年,妈妈因肺痨去世。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最为致命的是,六个月前,他失去了挚爱的妻子。
从来没人问过欧维遇见她之前他是怎么生活的。但要是有人问起,他一定会回答说自己没有生活。第一次遇见她之前,他唯一热爱的东西是数字。人们总说欧维眼里的世界非黑即白,而她是色彩,他的全部色彩。
她去世了。但欧维还是每天两次走遍所有房间,摸摸暖气片,看她有没有悄悄把它们打开。失去某人以后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细节惹人怀念。都是极小的事情。笑容、她睡眠时翻身的样子。为她粉刷房间。
别看欧维平时那么古板,对他妻子可是充满了柔情。她是他心底里的光,她走了之后,欧维对世间没有了爱。
他想追随她去,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第一次,他选择了吊死。在他准备钻孔的时候,邻居过来借梯子。等他把邻居打发走了之后,他闭上眼睛,感受着绳子就像一头野兽的血盆大口,在他的脖子上慢慢收紧。咔嚓,绳子断了,他没有死成。
第二次,他想在汽车里闷死。他拿来管子,把它接到尾气管上,把管子的另一头伸进车窗里,开动了发动机。就在这时,邻居跑过来让他带着她赶到医院看她丈夫,她丈夫由于爬梯子掉下来了。
第三次,他想跳下火车站台。他非得掐准时机,不想下落的时候撞在火车上。说来也巧,欧维面前有个男人掉下月台了,他实际上并不是在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在想父亲会怎么做。既然有了这个想法,下一步也就别无选择了。
第四次,欧维想吃药自杀,就在他凝视天花板准备服下药物时,他听见他“收养”的猫正被墨镜霉女踩而发出哀嚎。他要去阻拦他,他不能让他生活的地方没有“规矩”,不能因为他今天要死就放任那些流氓们为所欲为。
最后一次,他想用猎枪射穿自己的脑袋。他脱下西装,只穿个内裤,根本没有想到两秒钟之后有两个小伙子慌慌张张闯进他家的门。其中一个小伙子由于和家人吐露了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而被“赶”出了家门,只能在欧维这借住一宿。欧维又一次没有死成。
总是这群人,不断阻挠他死亡计划的邻居们,他们真是没羞没臊,都快把人逼疯、逼死了。
“努力工作,自食其力,节衣缩食,买了第一辆萨博;接受教育,通过考试,应聘面试,拿到体面的工作,感恩,从不生病,按时缴税;洁身自好;邂逅一个女人,结婚;努力工作,升职;买一辆新型号的萨博;去银行,贷一笔还款年限为五年的款,买座太太觉得适合养育下一代的排屋;分期还款;节衣缩食;买新萨博;去饭店里播放外国音乐的地方度假,喝太太认为别具异国风味的红酒;然后回家继续工作,承担责任,自食其力,洁身自好。”这些真实得不像生活。
或许这就是命运。你在生命中走过的每一条道路最终都会“带领你到注定的归宿”。
故事的最后欧维最终没有自杀,而是死于心脏问题。她的好邻居把他的遗产以他妻子的名义设置为一个孤儿慈善基金。
一个人的品质是由他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他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