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监控注意力的情景
时间:上午8:30
地点:教室
任务:参加课程
反复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容易走神,思绪飘忽,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这导致我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和概念,影响了我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应对原则:限制干扰因素,尽量减少外界影响。如关闭手机通知,禁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等。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引用程序或浏览器插件来限制特定网站的访问。
2:我监控的过程
我参加了教学课程,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一些新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并通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我在上课时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虽然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但我发现自己经常走神,无法完全专注于老师的讲解。我尝试用笔记来帮助集中注意力,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只是机械地抄写而没有真正理解。我还发现自己时不时地拿出手机看消息,进一步分散了注意力。
在课间休息后,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注意力管理的方法,例如通过主动参与讨论、提问问题和与同学互动来增加参与度。之后我打算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解决难题。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如关闭手机通知、禁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等。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应用程序或浏览器插件来限制特定网站的访问。
在课堂结束后,我复习了老师讲解的内容,并做了一些额外的练习题来加强理解。这堂数学课让我对该学科的理解更深入,并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3:我的监控结果
“限制干扰因素: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如关闭手机通知、禁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等。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应用程序或浏览器插件来限制特定网站的访问。”这个原则很有用。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自习预习复习的过程中都很重要,
“认真记笔记,,随时做好笔记。”这样也可以帮助我集中注意力,将讲师的要点和重点记录下来。因为这样我就有了参与感,有了反馈,注意力才容易提高。同时,写下笔记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一举两得。
总结
1.外界干扰对于注意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想提高注意力,可以尽可能的消除外界干扰。
2. 提高参与感,给自己找事情做,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对于某件事的专注度。
本文是“大学生注意力问题的自我识别”项目的研究数据,数据类型是“注意力监控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