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12月15日的理工科申请Deadline了,
你的文书都改好了吗?
今天谈谈美研申请文书撰写常见的7个错误,看看你中招了吗?
1. PS(个人陈述)和CV(简历)内容高度重合
很多优秀的同学唯恐录取院校看不到自己的优秀,于是把取得的成绩反复重申。
CV好像一本书的目录,而PS要对CV的要点充分展开。PS中不能重复罗列CV上已经有的奖项和荣誉,而是侧重写获得奖项和荣誉背后的努力。
2. 文书内容写得越多越好?
错!
我们在答政治题的时候,老师会说,多写点,给分会高点。我们被鼓励将很多无用的信息放在文章中。
然而申请文书不同,第一要求是简洁。比如商科申请,对简历要求是1页纸。
很多时候,简洁代表分清主次和逻辑清晰。
3. 见到名人就代表自己厉害?
这倒是中式思维常会遇到的情况,我们吵架,经常会爆粗口“我家里有人”。因此,很多学生会认为,如果我认识名人,那就表明自己很牛。有些同学,在学校讲座时,和大牛教授有过合影,觉得自己很牛。
其实这些并不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学生,如果要证明自己很出色,一定是依靠自己的成就,而不是文书中重复表达自己和牛人有交集。
4. 走情感路线—盲目煽情
很多同学在写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个人背景陈述)时,盲目煽情。
不要让这种情感成为招生官阅读文章的负担。
不要用情感乞讨的方式来获得录取,这不是招生官喜欢看到的品质。
要通过成熟和判断力,来描述自己对社会和对他人的认识理解。
5. 一定要文笔优美?
很多DIY的同学只对句子和词的用法吹毛求疵,长句为上。
很多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几个短句合在一起,用which, that等连成一团,影响了本来的表达。
在申请文书中,不要把辞藻优美的优先级放在内容之前。
6. 不会体现个性特色?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项目经历很“水”:实习打酱油,科研打酱油,文书没什么可写。
这是不对的,文书展示的是“个人”,说大一点:个人的contribution;说小一点:个人的influence。很多申请者不善于发现自己与周边的关系,不了解自己如何去推动项目的完成。
其实,没有“水”经历,只有没被挖掘的经历。
7. 只有感悟,经历不足
很多同学在文章开头大谈特谈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感悟,而个人的科研实习经历收获确一笔带过。
这会让阅读申请材料的教授失去阅读耐心,除非学生的专业GPA亮眼,硬件优秀,否则这类文书很容易被教授判定为“套用模板”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