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节”狂欢趣谈

——枯木

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元宵节,又叫元夕上元节。如果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那么元宵节则是中国人的“狂欢节”。春节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家人们团聚在一起,互诉相思,联络亲情,活动场所在“户”,而元宵节则是给广大群众一个狂欢宣泄的场所,那就是“户外”。正月十五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无论城市还是村镇,处处张挂彩灯,遍地火树银花,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农历里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记录。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为汉文帝的时候。

据说是为了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懦弱忠厚,权力被母亲吕后把持,刘家天下成了吕家天下,一直到吕后病死后“诸吕之乱”才得以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岁时杂记》记载说,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至于称为“元夕”,则是因为元宵节是晚上庆祝,而“夕”指黄昏、傍晚、夜,“夕”、“宵”通用,所以人们又称元宵节为“元夕”,但是千万不要写成“元霄”,因为“霄”和云有关,比如“云霄”,而“宵”指夜晚。元夕在诗词里边应用比较多,最著名的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有两首,那就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和欧阳修的《生查子》

关于元宵节习俗最重要的是吃元宵、闹龙灯、猜灯谜。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关于元宵如何又叫汤团这和袁世凯有关。袁世凯称帝后认为元宵和“袁消”谐音,但是元宵节又是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无法取消,所以下旨,从1915年元宵节起将“元宵”这种“圆子”食品的名称改叫成“汤圆”,并规定从此以后全国一律不得叫“元宵”,这样“元宵”就变成了“汤圆”。过后不久,袁世凯突然又想到,这“汤圆”与“汤袁”也是谐音,叫“汤圆”不就是“汤煮袁世凯”了吗?这不是与叫“元宵”一样显得不吉利么?于是他就再次降旨,将“汤圆”改叫为“汤团”,这样“元宵”才变成“汤圆”没几天,可又成“汤团”了。

由于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的洪宪皇帝就被迫取消了帝制,且一命呜乎了,这道滑稽无比的旨就成了一道无法实施的“短命旨”,自然也就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笑料。当时曾有人写过讽刺此事的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不过,也就从那以后,这种通称为“圆子”的食品就有了“元宵”、“汤圆”和“汤团”这三种名称,而且一并使用至今。

至于闹龙灯、闹社火、猜灯谜、舞狮子等则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最隆重的狂欢节日,古人对“男女之防”限制颇多,平日里女子很少能够大摇大摆的出入门户,走上街头,而元宵节则是女人们得以摆脱平日礼教束缚,从皇室到平民百姓都可以随便四处闲逛,相互搭讪,所以元宵节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又一个情人节(七夕为未婚男女的情人节),这点可以从宋朝大词人欧阳修和辛弃疾的诗词里看出,人们在元宵节相约,伴随着喧天鼓乐,两街灯火,互诉衷肠。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与情人相会,堪称约会“平台”。

只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交流全成了移动时代,城市元宵节所承载的相亲功能也逐渐消亡,但是在广大农村元宵节还是男女最喜欢的节日,男男女女三五成群,两两作伴,相互攀谈,赏灯观人两不误,富有情趣,胜过都市无聊的预先排练好的相亲节目平台。

元宵节体现了国民特有的狂欢精神,人们在节日晚上可以卸下平日里含蓄做作的伪装,露出朴素自然的情态,宣泄积郁已久的情感,回归自我,展现本色。只可惜,这样的传统越来越被生活的快节奏所替代,欢聚在一起也成了一种奢侈,人际交往已经被小小的手机所替代,“对面相逢不相识,笑问微信何处来?”,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让我们回味一下传咏千年的大词人的杰作,作为怀念昔日“狂欢元宵节”的注脚吧。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017-2-9榆木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