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语问安7.14』作为一代圣人,孔子所追求的是完美的人生,在特定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做到了,他的言行举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者一代又一代的人,直至现在,估计还要继续下去,肯定也会继续下去。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圣人的孔子也不例外,具体的毛病不得而知,但是他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试想作为一名无数人所敬仰的圣人,孔子所教授出来的弟子却是屈指可数,虽说弟子三千,但贤者仅七十二人,这样的数量与当时的人口相比,那是何其的渺小。也会有人会说,当时的交通不便,通讯不便,很难大范围的教导学生,这也许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毕竟诸如同样环境下的王阳明等等的弟子就很多。如若我去探究根源,就是孔子戴着有色眼镜选弟子,绝非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是有选择的进行教授,资质好的重点培养,没有资质的束之高阁,这是笔者所能想到的根源所在,也许有失偏颇,答案不确切,是自己的胡思乱想,但是自己的思索所得,只能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来宽慰自己的内心。早安,开心一天。[微笑]
晨语问安2019年7月14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