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南方的粉笔厂来信了,欢迎我们到厂里参观学习。然而,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副书记后,他却说,这个厂子咱们办不了。我问为啥办不了?他说,首先,办厂的资金咱没有;其次,咱就是有钱也不能办,因为上级不会批准。咱县里都没有粉笔厂,怎么能让村里办厂?他说的倒是实话。那会儿以粮为纲,村里想办个企业非常困难。看来,还是我想的太简单了,只凭着一股激情是不行的。
我们插队的南亭离保定市只有三十多里地,属典型的华北平原村庄。按说,北方的农村,冬天没有啥好干的。但是那会儿搞农业学大寨,就要把冬闲变冬忙。如何变呢?主要就是两个,一是深翻土地,二是往地里送粪。
先说说深翻土地。我记得,深翻土地并不是把所有的耕地都翻一遍。那会儿虽然左,但各生产队也不是上面说啥就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那个队是选择了一块比较瘠薄的土地进行深翻土地。深翻土地的做法是,先把上面那层熟土(大概一铁锨厚)翻到前面,再把下面的生土用铁锨翻松,之后再把熟土回填。这样做的好处,据说可以让植物的根扎得更深,产量会更高。
其实,农作物不傻,它的根不会傻乎乎地一个劲往下扎,而是哪儿好扎往哪扎。深翻的土地很容易将熟土和生土混在一起,好几年都缓不过劲来,即不能增产,又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但是,我们那会儿谁懂这个,上面让干就使劲干呗。记得,有的深翻一尺不过瘾,愣要翻到二尺,还说什么要把土地全部变成海绵田。结果,喊口号容易,真干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把上面的熟土翻走后,下面就是又干又硬的生土,铁锨都挖不动,干了几天就没劲了。
再来说说往地里送粪。那会儿生产队使用化肥还不多,一是没钱买,二是没有指标,主要是靠农家肥。农家肥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有机肥, 它的最大来源就是各家各户的猪圈。当时华北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猪,喂猪的饲料就是刷锅洗碗和剩菜剩饭攒下的泔水,没听说过哪家专门买饲料养猪的。那会儿农民的生活普遍不大好,人都吃不大饱,猪就更别说了,能活着就不错了。所以,那会儿的猪生长非常缓慢,一年也长不了多少斤。但是,猪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即能吃,更能拉,它的粪便和土掺合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农家肥。当时有种说法:猪是造粪的机器,一头猪就是一座小化肥厂。
为了让猪能多产粪,每家都把猪养在圈里。北方农村的猪圈也有特点,一头垒成高台,猪在上面吃食,睡觉;一头盖成厕所,厕坑下面就是猪圈,有时人在上面拉屎,猪就在下面等着吃;猪圈的中间就是猪活动和造粪的地方。这样的猪圈也被称为连茅圈。
猪这种家畜看着赃,其实它是很讲究卫生的,它从来不在高台自己吃食和睡觉的地方大小便,而是把粪便都拉在圈的中间部位。那里如果粪便多了,就要及时往里面填黄土,这也是造粪的过程。等到猪圈里的圈肥多了,当然就要清理出来,农民把这个活儿叫“起圈”。起圈的活儿虽然不在“四大累”之中,但也不轻松,一般的劳动力干不了。起一个圈大概是二十个工分,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两天的工分。
那次队长分配农活,我主动要求去起圈。队长说,不行,你干不了。我说能干。队长不好再说什么,就让我跟着另一个社员一起去起圈。真是,不干不知道,干了吓一跳。猪圈里又臭又脏不说,大冬天圈肥都冻住了,用的劲小了根本就起不动。难怪队长不让我干。而且,越起圈越深,圈越深越不好把圈肥扔出圈外。干了没多久我就感觉招架不住了。那位社员还不错,他见我实在太累了,就说,你先上去歇歇,一会儿再换我。我说,行。谁想,他一鼓作气就把圈起完了,没让我换他。
起完圈他才告诉我,队长跟我交待了,你能干多少干多少,剩下的让我干。我知道,这是队长在照顾我。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论干农活,我们都还没入门。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