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利用上下班通勤的时间听了二十多节关于儿童音乐启蒙的课程,内心OS一直都是:“能早点听到这个课就好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用我们认为正确的方法去怼孩子,稍有反抗便怒火中烧,殊不知作为家长也应该适时进行自我启蒙和提高。
通过课程的学习,发现之前自己对于乐器的认知十分肤浅,对于孩子音乐方面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反思过后首先让我的心态更加平和,音乐是快乐的,是用来享受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长久地坚持。
还是总结一下课堂收获:
1、关于天赋。以钢琴为例,对大多数人来说,练习远比天赋更重要。一段时间内的抗拒和厌烦不代表孩子的内心不喜欢,坚持下去就会迎来不一样的结果,而且哭着练琴和笑着练琴其实效果并没有差很多。
2、关于选择。对于各种各样的乐器,有机会还是应该带孩子接触,多感受,让他自己选择最喜欢的,家长尽量不要强迫。对于老师的选择,一定要试课,了解老师的教学理念,育人更重要。只要孩子喜欢,老师专业性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完美的老师,只有适不适合的老师。
3、关于角色。老师是“引路人”,家长是“陪伴者”与“沟通者”,而孩子则是“学习者”,三者必须完美配合。优秀老师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专业院校毕业;从小开始学习乐器,基本功扎实,对孩子学习过程更熟悉和了解;有师德,懂得沟通;对音乐的态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演奏考级曲目,而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激发孩子主动创造和探索的能力。
4、关于学习方式。1对1学习效率最高,1对多适合大多数刚入门的孩子。如果家长想亲子学习,那一定不能同时上课,要分别上课,课后家长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切磋技艺。陪练课程不是必须的,家长的职业就是陪伴和沟通,而且陪练老师必须要跟教学老师的理念一致,最好还是家长做好陪伴的角色。
5、关于辅修课程。艺术修养课能够帮助孩子了解音乐背景,社会背景,音乐家的背景,一般在学乐器的过程中都会涉及,但因老师而异。试唱练耳和乐理课对考级来说是有必要的,可以跟乐器同步进行,一般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也都会涉及。
6、关于小提琴。小提琴入门较难,在学棋之前不需要学习其他乐器,可以结合试唱练耳课程,与乐器学习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