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而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但因为孩子年龄还小,还不能分辨是非,就容易与家人及外界发生冲突。这一章将讲述,对面冲突,该如何处理。
作者提出五种解决方案。
一,用自然结果法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比如,到了吃饭时间孩子因为贪玩不肯吃饭,如果父母采取强迫手段,势必闹的家里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最终大家都气得吃不下饭。如果叫了两次孩子的名字喊他吃饭,他依然不理会,则不必再叫他。等大人们吃好饭就把碗筷收起来。如果孩子想吃饭,则告诉他,吃饭时间已经过了,要零食也不给。这样孩子自己就会明白,如果不按时吃饭就得饿肚子。
不要担心少吃一顿饭会饿坏孩子。所谓“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适当的饥饿反而会促进孩子的食欲。
二,孩子当众发难的处理方法
有些孩子在家里被惯的很任性,这种任性漫延到公共场合。有句话说:“社会不是你妈,不会惯着你。”在家里任性,由于父母的疼爱,可能会免受责难,但是在公共场合,孩子就要为自己的任性而承担责任。
当孩子因任性被别人当众责难,父母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父母护短或者同情安慰他,孩子就会认为即使犯错也会被原谅,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及性格塑造都有不好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外受了欺负,我们应该第一时间给他安慰减少他心理的阴暗并为他主持公道。如果孩子因为犯错被惩罚,我们则要狠心让他承担后果。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感到幸福,经历过教训的孩子才会成长。
三,用坚决的行动制止孩子的胡闹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带孩子逛商场,他看上了一款玩具,你不愿给他买,他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又哭又闹?周围的人指指点点,你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对于孩子的胡闹,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教育他,而且他情绪激动,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你要尽可能冷静的把他带回家,让他哭让他闹,让他把情绪发泄够,然后平静而态度坚决的告诉他,如果他下次再如此胡闹,他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四,有时忽视也是一种力量
有时对于孩子的胡闹,我们给他个不理不睬,他知道这样闹下去没有任何结果,以后就不会再使用这一招了。
五,要学会不用责骂来引导孩子
有时候,做父母的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比如,让他去洗澡。他嘴里应着,身体却不见有任何动作。等到父母催他几遍火气上来了,他才悻悻的去洗澡。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孩子在试探大人在采取行动前能忍耐多久,他们会一直把父母逼到那个极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父母让孩子去做某件事而他没有行动,父母可以捏一下他肩膀上的肌肉让他感到轻微的疼痛。孩子知道如果不立马行动就会使身体产生不愉快,他就会在结果出现以前行动。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少的作用,或一点儿也产生不了,要让他有感知。
当然,这不是在提倡家暴,这只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如果不行动,就会有不愉快发生。
惯子如杀子。
教育孩子,不仅要给与他们疼爱,同时也要让他们懂得规矩和事理。这里就需要做父母的寻找疼爱与规训之间的平衡,即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你身上的温暖,又要感受到来自你身上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