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春去夏来,青山呈黛,满眼翠绿,“端午节”飘然而至,又闻粽叶飘香时。
从我记事起,每至“端午节”前,母亲总是早几天,就从十里外的“大集”买来红艳艳的小枣、绿油油的粽叶,提前两天分用大小不一的搪瓷盆泡好高粱米、大黄米、江米、小枣等。“端午节”清晨,净水泼街,院落无尘,母亲早早地把大圆桌放在庭院里,围摆上坐凳,端上粽子食材,祖母、姐姐及邻家大婶儿,与母亲一起说笑着“包粽子”。
粽叶撒水,三张叠摞成大约十几厘米的阔叶状。用手压叠于桌上抹平,然后,回卷成一个角锥体,立起后,向里面盛入各类黏米,埋入三、五个金丝小枣儿,填实后,把余出的粽叶回叠,再用泡好的“马蔺草”或各色丝线缠绕,捆绑结实,一个三角形的绿色鲜粽便包好了。
成堆的鲜粽子被码放在灶台的铁锅里,添满清水,盖严点火,柴火熊熊,云雾升腾,缕缕棕香,溢满庭院。温水浸泡,剥开食之,黏韧清香,甜而不腻,丝丝甜蜜,别具风味。
伴随着“端午节”棕香的,还有另一件每家必做的民俗情景,门插艾蒿,亦称艾草,驱邪除疫。艾蒿实为草本中药,有理气血、驱寒湿之效。父亲说:古人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恶月”,百事多禁忌,而五月初五日是“重午”,又是民间所谓的九“毒日”之首,更是犯忌的日子。“杏子黄,大夫忙”,正是说的端午时分,夏季来临,天气湿热,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的一段时间,正是民俗中人们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因艾蒿叶呈剑型,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可以驱邪驱鬼,斩千邪、避瘟疫,亦代表招纳百福,实则承载了百姓趋病除害,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景。故每年的“端午节”清晨,父亲便早早地从村西河边割来散发着清香扑鼻的“艾蒿”,然后分成一簇蔟,用红线绑好,分插在大门、堂屋、卧室、厢房等大大小小的门框上。此时,艾蒿飘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会令你忘掉生活中的愁云琐事,心绪亦变得生机勃然。“端午节”插艾蒿,既有父亲对家人平安健康的祈福,亦有对旺盛家运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
如今,又是一年端午到,回想起小时候在父母身边过端午的点点滴滴,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甜蜜!愿岁月不老,愿父母安康!愿幸福的日子红红火火,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