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丁午的儿子名叫丁栋,70年末生人,谈话间我更多地感受到他含蓄,内敛,柔和,话不多,从相貌中能透露出些许艺术家的气质,却并未做过多艺术相关的工作,也不知道为何我总能从他的神情中察觉出一丝丝忧伤。
丁栋在六岁之前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和妈妈生活在上海,而丁午留在北京工作,那是的丁午是《儿童漫画》的主编,他延续着原来用书信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和儿子沟通感情。
那时候丁栋识字不多,在一次给父亲回信的时候,错把“丁”字向左的竖勾写成了向右,“午”字第一笔的左撇也写在右边。看到内容后的丁午并没有像一些家长和老师一样严格地纠正他,反而在给丁栋的回信里继续沿用着儿子那种错误的写法,并且图文并茂地告诉丁栋他每天的生活,设想着他们在一起玩耍的场景。
小的时候父亲会想各种办法让丁栋开心。每年圣诞节的时候他会用一个长长的袜子给丁栋装礼物。还有一年父亲想给他过一个西式的生日,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那种,但是在85年这种方式是很新鲜的。母亲买了个蛋糕回来,可是家里根本没有那种生日蜡烛。于是父亲丁午就骑着自行车全北京城地找,愣是没找到,只买到一个欧式烛台上用的那种很粗的蜡烛。回到家丁午就拿出工具开始削。最后几只粗壮的蜡烛就变成了很有艺术气息的生日蜡烛,插在蛋糕让丁栋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生日。
丁午在周围人眼里出了名的老顽童,他骑自行车的技术相当高超,还自创招式‘八步赶蝉’,他会骑着自行车突然跳下来,让车自己向前行驶一阵儿后又快速的再跳上车,身手敏捷,动作滑稽,经常赢得周围小朋友们的一片尖叫和掌声。
丁午一直尽力去对周围的人好。以前丁午妻子维亚患癌做了手术,他每天晚上煲汤,第二天一早送给住院的妻子。丁午争做探视冠军,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病房探视的家属;争做打饭冠军,打饭时永远排在第一个;争做花样冠军,烹饪各种食物给化疗后没有胃口的妻子,让她可以多一些选择,多吃上一口。
后来丁午因病住院时,儿子丁栋也跟父亲一样成了探视冠军。就想让父亲知道他教给儿子的好,都会被继续延续下去。
丁午有一个印章,上面刻着“坎坷记趣”。以前丁栋看到父亲用这个印章,也不明白这四个字的意义。当时问父亲,丁午说让他去看一本书,是沈复写的《浮生六记》,其中有一章的标题是“坎坷记愁”,文章里面记录了作者沈复在坎坷生活中经历的种种哀愁。当时读完书之后,丁栋更加疑惑,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答案。而在这之前,丁栋也从来不知道父亲在干校劳动期间和姐姐的书信往来,因为那时的丁栋还没有出生。
父亲丁午过世后的一天,丁栋在家中整理遗物,归纳分类父亲留下的书信,把它们一本一本地收起来。丁午的书信特别多,但是在整理的过程中丁栋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父亲自己写的日记大都字迹潦草,而有一部分信件的字迹却格外清晰。丁栋把这部分信件归整在一起后仔细一看才恍然发现,原来这些正是父亲当年在干校期间和姐姐之间写的书信,当时看到这些信之后他很惊讶。
丁栋一边想象着干校生活的苦与累,一边还原着父亲所描述的他干校生活的乐与趣,当这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激烈地碰撞时,丁栋不禁心疼起父亲来,原本一向只是开心乐观的父亲在丁栋的心里又多了一份坚韧和柔情。
那个下午,除了整理了父亲的书信,丁栋又找到了那枚长久以来让他感到困惑的印章,他盯着上面的四个字看了好久,坎坷记趣。那一刻丁栋终于明白,原来这四个字就是父亲一生所追求的精神世界,既然苦难躲不过,不如从中挖掘出些乐趣来,让生活中永远都充满希望。
听丁栋的讲述,我表示很羡慕,在那会每个家庭有一部照相机都很难得的年代,丁午却用画笔,为孩子们记录下来那么多生活点滴的片段。
可是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有这样一个乐观的父亲,为什么我总是能从丁栋的眼神中察觉到丝丝的忧伤感呢。为了回答我心中的问题,我和丁栋确认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并从丁午的一位忘年交那里获得了更多关于丁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