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网师课程要求,预习打卡。
正文:“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把游戏各有目的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浮躁的夜晚。
我在卧室里读书。门外,婆婆言语犀利地批判正在看卡通片的五岁的女儿——下午只顾着玩、读绘本和绘画,而没有听从奶奶的命令去做数学题或者做生字描红。言语间,“她要是能学好才是奇怪。整天不务正业。”接连不断。
此时,老公召唤垂头丧气的女儿避开,俩人进了房间,却抱起了手机,意欲刷小视频。
尽管,事实上,她上午背了一首古诗,写了两张数学题和两张字帖。
我仍然希望孩子睡前进行一些可爱的智力游戏。讲真,她和爸爸很亲,俩人都很喜欢看关于狗狗的视频。
但那是真正,有益的精神交往吗?在我看来,绝对不是。
但孩子奶奶,几句话就会让孩子泪流满面是真的说入了孩子的心吗?也一定不是。
写到这里,有点难过。
“不断地精神交往”,是要长期来往,坚持的。作为妈妈,我也常常忘记引导她践行阅读和别的学习探究计划。
以及也会在某个阶段觉察自己懈怠了之后自我安慰,过几天“逼得紧一点”就上来了。
也许正是由于,我的这种愚蠢想法,致使孩子的智力活动,没有明确的方向。这就体现在,其他家庭成员各自为政。
不去追求表面的分数,这在学龄前儿童家长群体里大概是可以做到的。但许多人的意念是,小孩儿的天性就是玩。
“玩”包含万千。还是应该深思,怎么玩出名堂来。比如,养成好的习惯,阅读探索兴趣,坚实的自尊,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