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的第一天,写计划,定目标,满满都是雄心斗志,包括自己的一日三餐,精确到某个时间段做什么,都详细的做了说明。
学习任务基本都在跟进,日更文章也在正常进行,唯一令自己失望的就是实在无法自己一个人做饭,尤其中午12点,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内心好难受啊,自己做,一个菜还是两个菜?冰箱里有什么是适合自己一个人吃的。
打开“下厨房”,搜索着“一个人的简餐”,看看自己可不可以最快解决一顿饭,这样不行,那样也不想做。打开“美团”,刷了几分钟,越看越饿,等不得了,实在太饿了,就这样拖延到中午1点,最终还是下去楼下小饭店吃饭。
TED的一个演讲视频里面说到:数据显示,约70%的大学生会拖延学业,其中50%的人表示拖延已成为习惯;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由此推算,全球可能有近10亿人患有拖延症。
说好去看望闺蜜,却因为每天这样那样的小事一直耽搁着,拖延着;
计划两天一本书,又因为要刷个剧,往后放了一放;
朋友打电话来要个地址给我邮寄吃的,电话里面答应了好好的,挂完电话,对着电脑又忘记了,导致朋友第二天微信提醒了我2次;
老师让我改一篇稿子,我回复说好好好,原本老师以为我2个小时就能发给他了,但是就这样一直拖到晚间9点的时候才发出去,导致老师问我一句:“很忙的话,可以明天给我,不着急”;
写着文章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度娘帮忙查一点东西,结果就是,将近半小时看来无聊狗血的百度新闻。
打开微信明明准备看收藏的一点作品,结果变成了翻看千奇百怪的朋友圈。
······
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的时间被自己亲手弄得支离破碎,胆战心惊,精疲力竭,甚至因为睡过头感觉头昏脑涨。
前两天我差点疯了,这就是我想要的自由么?这就是我心心念盼来的独自放空么?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么?
于是我开始做手账了,每天几套试题,几篇文章,几页书,出门需要做什么,全部完成的梳理了一遍,做完一件再做另外一件,有始有终,想到的东西,必须马上执行,否则什么都是0。
现在的早上的天空亮的越来越晚了,吃完早餐,依靠在阳台上看着《瓦尔登湖》,书里面的宁静与淡泊,现实生活中窗外渐渐明朗的朝霞,真是美丽极了,幸福一二,足以。
从不想以什么世界冠军的要求来苛刻自己,也从不想奢求看看凌晨四点的昆明是什么样子,只想给自己一个可以一步一步可行可操作的计划,人生苦短,稍纵即逝,没有谁可以赢得了时间。
每天几小时睡眠,几小时做饭吃饭,几小时通勤挤公交地铁,几小时为了生计,几小时刷牙洗脸打理个人卫生,几小时做梦发呆,剩下我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几小时?
无论是鸡汤还是砒霜,每天改变一点点,滚蛋吧,拖延症。
你只需要起个床,穿上袜子和鞋子,走出房间,就这么简单,你可以的,走吧,就是现在。
当然,盖好被子,你也可以选择继续做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