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即采访了几个职场人士,行业涉及互联网、传统资源型行业、教育行业,结果和预想的差不多,2025年果然是一个卷出天际、普遍迷惘的年份。
互联网老兵:
每天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中午吃饭一个小时,下午六点吃饭1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经常忙得接一杯水都忘了喝。这种状态眼看是长期的,往后也是只会更忙,因为项目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少,
年前有一个干了五年的老司机受不了转其他部门了,到目前快半年人员也没有补充上,90%都是从北上广深干了四五年的甚至七八年,因为家在西安周边所以回归。工作量和腾讯本部的人不相上下,但薪资只有三分之一。
传统行业中层:
从5月底到现在,孩子发烧了4次,每次基本上好了两三天又生病。工作的节奏也非常快,比如经常一天的培训,从早到晚,经常开完会头晕眼花。除了开会,还有大量的沟通协调事宜,每天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片刻不得闲。
教育行业:
每天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在业余时间进行学生1v1沟通,沟通完要给他们整理笔记,同时还要处理文书和将近20个学生的活动列表。已经好几个月天天加班到深夜,现在就是注意力涣散,很多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每天就睡不够,总是睡眼惺忪的感觉,内脏也隐隐作痛,睡眠也有障碍,经常会有想把一切抛下不要的感觉,无奈责任心驱使,想对所负责班级和孩子们有个交代一直在硬撑着,但不知道自己的状态还能撑下去多久时间。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很难受。也得到一个很重要的感悟:再也没有确定性的工作和平台了,只有终身成长和学习的自己。
而作为职场的我们更要明白一定要让你的能力可以迁移到任何一个项目或事情上。除了扎扎实实地做事和工作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你所做的一切,换一种场景,或者换一个产品,你是不是同样能做?
我们在职场中积累的一定不能只是零零散散的点的能力,一定要把这些能力串起来,形成面,形成一个框架,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其他奇葩的需求,你都能拆分细化,最后还是落到你的框架上挂着,被你用面,用点的能力解决掉。
而这个框架,就是你的方法论,你的方法论才是你最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