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关注了一个叫“彭小六”的作者,没多久他竟然出书了。
半年前我关注了一个叫“入江之鲸”的作者,没几天,她的文章竟然上了微博热门。
半年前我关注了一个叫“剽悍一只猫”的作者,几个月后,他开通了个人公号,竟然四个月就有了100000+粉丝。
(我简直怀疑我有做星探的潜质,关注一个火一个。有想预知下一个写作圈红人的可以私密我,我告诉你:我又关注了谁。)
再看看自己写了几个月,却依旧半死不活的公号,我想我一定是方法有问题。
于是我开始天天看教程,四处听培训,不停参加线上活动,费尽心机想找到写出好文章的技巧。
然并卵,这些教程、培训、活动和技巧并没有让我逆袭,我陷入了焦躁的困境。
实在没辙了,我自己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只有去问当事人了。
于是我鼓足勇气,去问剽悍一只猫:如何写出对读者有用的文章?
男神只回复了我一个字:写。
“擦,他敷衍我?!”我忿忿不平的想。
然而紧接着,我突然意识到:再多的方法,都抵不过一个“写”字。
如果抛开“写”,那么要找的不是方法,而是捷径。
彭小六半年时间,一日一更,写了180+篇文章,分享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等内容,最终出版了自己的书籍。
入江之鲸曾经获得新概念一等奖,她坚持写作多年,光她投稿的杂志发给她的样刊就整整一书架。
剽悍一只猫,英语老师、演讲教练、学习型独立采访人,他21天读了25本书,写了21篇读书笔记,成为了简书签约作者。
我只看到了他们一朝成名爆发的时刻,可是他们爆发背后的默默积累,因为枯燥琐碎乏味而被我忽视了。
那么除了坚持写以外,他们难道就没有什么经验方法或是技巧么?当然有。
但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上学时,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其实何止是读书如此呢?所有的事情不都是这样么?
于是我们都希望能省略掉“读百遍”的过程,从别人那里直接获得“义”。
可是,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别人的“义”,就是你的“义”么?
况且没有了“书读百遍”的积累,听来的“义”又怎么知道如何理解和运用呢?
小马问牛伯伯:牛伯伯,河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
小马刚要趟过河去,小松鼠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水可深啦,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掉到河里,就被河水卷走了。
小马小心试探的趟过了河,它发现,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么深。
这是儿时的睡前故事,道理也简单易懂:只有经过自己的尝试摸索,得到的经验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他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一些小技巧也的确事半功倍,可以让人少走一些弯路。
但是一味的找方法,的确是少走了弯路,因为连路都不走了。更何况,有些弯路是无法避免的,绕不过去。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尝试,却迟迟没有想象中大幅度的提高和成效,开始盲目的寻找所谓的方法。
其实这种时候,比起盲目找方法、病急乱投医,更重要的是先审视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第一 是不是刚刚开始。
看那些成功的人,似乎一下就取得成效了,可事实上没有什么成效能够简单快速取得。
他们一般在我们没看到的时候就起步了,即便没有直接做这件事情,但是之前做事的一些经验,对现在所做的事情有助益。
比如前面提到的剽悍一只猫,他的头衔之一是演讲教练,那么演讲中对观众心理的把握,用到写作方面同样有效。
自己起步晚,积累少,还没有人家努力,偏偏天真的以为自己该有成效了,其实不过是万里长征刚刚开始。
这种“以为”就是弯路,很容易因为焦躁沮丧而导致最终放弃。
所以需要及时的认识到这一点,然后保持自己的步调,踏踏实实的继续走下去。
第二 是不是在原地转圈。
我们太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所迷惑,去为了努力而努力,忘记了努力背后的目的。
如果满足于“自己在努力”这个状态,只是保持这个状态就很开心了,也挺好。继续保持下去,就别纠结什么成效了。
如果努力的目的是为了有结果,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就要不断的反思,不断复盘,并且做出调整和改善。
否则就是不断的重复自己,在原地打转。
既然有调整改善,那意味着必然有弯路要走。
就像一个刚刚走路,左摇右摆、蹒跚前行的孩子一样。
即便你教了他走路的方法,他也要走一些弯路,才能学会走路。
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我们的时间宝贵,我们的精力宝贵,我们的资源宝贵,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追求高效。
但是真正的高效是充分的利用时间,专注的提高产能以及及时的调整改善,而不是不走弯路,因为有的弯路绕不过去。
不过好在,那些绕不过去的弯路,会成为我们自己的经验。
生活有弯路,但没有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