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考到黑龙江省的一所中专学校读书。
那个年代学校的条件都很简陋,住宿条件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红砖楼,十几个同学挤在一间二十多平米的房间里。学校师资力量也不是很强,很多教师都不是学校的正式教师,外请的很多,有课了就到学校来教课,无课时就在原单位工作。
我学习的专业那时候还开设计算机课,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比较超前的。学校设有计算机房,机器不多,因为计算机的价格高,机器都像宝贝一样金贵。同学上计算机课不能同时上,都是分组上的。
所谓计算机课,也就是学了一种叫Basic的计算机语言,教我们这课程的是一位年轻的男性老师,比我们大不多少岁,就是上边说的外请的那种老师,老师教的都很认真,也很有耐心。机房的Pc机都是没有硬盘的那种电脑,上机练习时,老师事先把每台Pc机用软盘启动起来,屏幕光标闪烁后,同学就可以操作了。那时候,老师也没正规的教授我们敲击键盘的正确的指法,直到现在,还是习惯的“二指禅”指法,左右手各一个食指。
上机操作时,就会发现有灵气的同学,也有相对“笨拙”的,对于“笨拙”的这些同学,老师是需要一些耐心的。
记得那个时候我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有时候就会多问老师一些问题,几次问老师问题时,他不回答,那个时候并不明白他什么意思。
从学校毕业大约三个多月后,我就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了计算机。可以说,是很幸运的,那个年代能在工作中用上计算机的几乎是凤毛麟角。我就是在学校学得那点Basic基础,也算成为了一名单位比较“懂”的人。
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跟我说过,他年轻的时候,下乡巡回医疗,背个药箱子,带个听诊器,就这装备,新闻报道时都说“武装到牙齿了”,你再看看现在的条件,都用上电子计算机了。他说的意思也是想表达,时代发展很快,日新月异,今非昔比。
干一行,爱一行,也需要专一行。
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干中学,学中干,认真自学计算机知识。从计算机硬件知识、软件知识、操作系统(Dos命令)、数据库(foxbase)等,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单位的统计报表最初都是手工的统计,后来,通过写程序,变成了计算机统计,也算是一场“革命”。随着时间推移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也紧跟时代步伐和潮流,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2002年获得全市公务员计算机大赛二等奖,也带出了一批岗位上的精英。
工作以后,经过实践才知道,当年在学校读书时,计算机课上问老师的那些问题,他不回答,不告诉,并不是他不想告诉,现在清楚了,实际上是他那时也不会。这里没有贬低老师的意思,那时候作为计算机专业知识,是新生事物,国内刚刚起步,很多知识都没有地方去学习,跟谁学习都是问题。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怀揣着梦想,刻苦学习,勤勉工作,为后来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