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人一上了年纪就总喜欢回忆过去,大概是觉得最美好的记忆都在过去,譬如,那没心没肺的大学四年,那空前美好的80,90年代,那小时候盼着的过年!
现在想来小时候总期盼着过年的原因大约有这么几个:
第一,放假不用再去上学了;
第二,可以亲戚家走一遍,获得一笔不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压岁钱,买鞭炮,买吃的,买玩的;
第三,记得连续好几年的大年初一到初五下午,我们的地方台会连续播放好几集武侠电视剧(这个在90年代还是很受欢迎的)
可能还有新年的贴对联,放鞭炮,烧香,吃饺子什么的,总之感觉比平时多了许多不一样的事,所以很兴奋。
到了上中学那阵,对过年的观感已有所改变。
记得那几年父母一直从事卖菜的营生,每到春节之前,卖菜的生意都特别好,所以他们也就特别的忙。这时候过年之前要蒸馒头,包饺子,打扫卫生,做饭之类的活就都到了我这,我开始学着蒸各种馒头,包包子,做饺子,打理家务,间或帮他们打下手卖菜,忙的也不亦乐乎,那时已经开始感觉生活的不易,但每每想着后面几天全家能在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年就挺开心的。
那时感觉无趣的就是过了年初五之后,就那么几家亲戚,走来走去,其实一年也见不了几次,串门时也不知道说些啥好,尴尬之中只能手捧一本武侠小说默默躲在角落,时间就在小说中度过了,很快就是元宵节,小时记忆中的元宵灯会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了,只剩下放个鞭炮,再吃顿元宵,这个年就过去了。
等到走进社会,年变成了一道坎。
刚毕业的那会,穷的买票回家的钱都没有,当然也不好意思回家,就跟父母说买不到票了。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和室友两人方便面煮白菜过了个年的情景,但似乎那时也没觉得有什么苦,依旧不知悔改的沉迷在小说的虚幻世界中,浑浑噩噩的过年。
等到情况有所好转,满心欢喜的想着过年回家给家里添置点啥的时候,父母挂在嘴边的却是:“家里啥都不缺,别乱花钱!”然后拐弯抹角地说:“你同学XXX,儿子都2岁了,你今年都28了,......” 我默默听会,嘻嘻哈哈中开始转移话题,家长里短中,匆匆忙忙着又该去上班了。
如今对过年开始有了一种恐慌,似乎去年还历历在目,可眼看又到春节了,岁数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能力增长的速度,回我家还是回老婆家,给双方父母多少过节费,给老婆,小孩买点啥那,......
哎! 挣钱太少了,红包都不够发啊!
明年,明年该如何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