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比利.威尔德
“天使”这个词带有太浓重的宗教色彩,以我这样对宗教几乎一无所知的大脑一开始无法判断以这样的书名来评价一个女演员是否合适。可是,当我在寂静的深夜把这本书认认真真地,完完整整地看完之后,我觉得奥黛丽赫本确实值得戴上天使的光环。尽管时值今日,佳人已逝,但当我再次看到奥黛丽赫本的任何影像,音容笑貌,我确确实实觉得她是天使。我想我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忘记看完这本书的那个夜晚,我闭上眼睛,世界一片漆黑,但我仿佛看到了光。
一句话,我被这本书及奥黛丽赫本洗礼了。
赫本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瑰宝,她的一生,也像极了宝石加工背后的那些程序--磨练,磨练还是磨练。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想当芭蕾舞女演员的梦想破碎,婚姻生活并不一帆风顺,到了晚年奔波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最后与癌症抗争,忍受病痛的折磨。恰恰是这样的一生,把她在荧幕上短暂的光彩照人映衬成了永恒。
看到赫本晚年照片的人,多多少少都像我一样心疼,那么瘦,好像严重营养不良。虽然赫本小时候由于二战,几乎没有什么吃的,确实营养不良。但造成她晚年消瘦的原因,是因为她那时身患癌症,不能进食,只能打营养针。但尽管是那样枯瘦的赫本,我还是觉得她美,因为我似乎可以透过她的肉身,看到她的灵魂。如果有人问我觉得某人长的怎么样,我会客观的评论,但我会加一句,“这只是外表”。于我而言,有着高尚灵魂的人,不管她的外表如何,她始终是美的。现在这个世界,任何一种可视媒介,电视,电脑,商场门前的大幅广告,甚至是公交车上的宣传画,美女帅哥,无处不在。人们的眼睛不由自主地会被吸引,这无可厚非。把自己通过任何途径--穿合身得体的衣服,化妆,甚至整容,变得更美,也无可厚非。但是那样的美,于我来说,并不惊艳,不羡慕也不心动。因为我不知道他/她的行为如何--他们是否会帮助他人,是否会宽恕他人,是否为这个世界作出自己或大或小的奉献。如果人生在世,必须追求美,我想我的追求是修心,而不是修身。身体会枯萎,而思想不朽。
赫本的父亲,在赫本小时候不辞而别,在赫本眼里,这是抛弃,所以在她幼小的心里,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这种阴影,也是直接造成她后来不顺利的婚姻的原因。尽管赫本的父亲并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可赫本在她长大之后,一直尽到了赡养的责任,一直在经济上支持她的父亲。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伤害自己的人提供帮助。但赫本是这样的。然后我就有了这样的感觉,这世界上一切的丑恶和伤害都是黑暗,而爱和宽容是光明。赫本并没有伤害她的父亲,让这个世界增加黑暗。她选择的,是用她的光来包容黑暗;她晚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作的工作中,也是用她微弱的光来照亮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黑暗。
人类一直追求的是什么,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因人而异。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在为自己的私心而追求。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别人。这种利益,可能是物质上的,可能是精神上的,希望有很多很多的钱,很大很大的权利;面对别人的伤害耿耿于怀,试图用同样的,甚至是更大的伤害来伤害别人。这样的人,多多少少是受过伤害的人。他们心里的碎片满是黑暗,他们或许以为,把黑暗的碎片扎进别人的心里,自己会变得光明,别人会变得黑暗。其实不是的,就算把所有黑暗的碎片都扎进别人的心里,光明的人,会没事的,因为光明的眼睛,是看不见黑暗的。而把碎片扎进别人心里的人,心里也不会变得光明,因为,光明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如果自己心里没有光,就如同选择了一双黑暗的眼睛。看到哪里,都是暗淡无光,没有色彩的。我多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光明的秉性。我天真的相信,会有那一天到来,如同阿狸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开出鸡肉卷的花一样。
抛开赫本的灵魂,只谈她的外表,赫本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丽。在《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电影里,赫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而美丽的形象。妆容,发型,衣着搭配,似乎没有一点缺点。我每次透过电影,看见二十几岁的赫本时,总惊叹,这世上怎有如此完美的女人。我们虽然不和赫本生在一个时代,但是能透过电影,欣赏到她,已很幸运。赫本崇尚的简单,也是我喜欢的风格。当然如今,有很多很美的风格,混搭也可以很美。但我喜欢的还是简单的美,如同赫本,可以把一件简单的高领黑色毛衣穿的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