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太忙了,简书更新的断断续续,原本每日更新的念头彻底断了。实际上,想要不断更,一百字随随便便唠唠家常就能解决,但我实在不喜欢家长里短的破事,没什么营养,自然就不会勉强自己写这些,只能由心而动。
刚刚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抽空回答了下,这里在简书上发一下,姑且就算是更新了。主标题是:在大学食堂里拿一碗 3 毛钱的米饭再打两份免费汤丢人吗?
详细简介:室友说我丢人,我并不觉得,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是有钱人
我抽空回答了下:
不丢人。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你的同学有问题,你的问题可能也不少。
首先,先说说你的情况。
一个人对自己的情况有个清醒的认知是成熟的标志。
我不知道你是因为穷还是别的原因,导致你吃的比较差,如果是家里条件不好,你没多少生活费,那你这种因为条件窘迫而做出的选择无可厚非,甚至还没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导致你有别的情绪,依然能够坦然面对,证明你的心智还是比较成熟的。
知道自己的条件是怎么样的,量力而行,不自怨自艾,这就是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自己就是这样的条件,必然不能随便铺张浪费,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然后努力奋斗,避免在吃这样的苦。这种生活乃是人生路上的一种生活体验,但绝不会是好的体验,也绝不会一直这样。
可如果不是因为家庭条件窘迫导致你吃这样的食物,那就证明你也是有点问题的。
如果是短期行为,为了节省做别的事情,那证明你的心智没有问题。可如果是长久以来,你一直都有这样省吃俭用的念头,那你就要好好想想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首先,你的饮食很不合理。作为一个大学生,你应该知道人体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营养要足够的均衡,才是最好的饮食结构。但你仍然省吃俭用,吃三毛钱的米饭,喝两碗汤(这里的两碗汤有可能是占便宜的心理,也有可能是喜欢喝,或者两者都有),那就证明,你的节省是骨子里带来的。
一个大学生,如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肯定是有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出现,作为一个心智已经成熟的成年人,想要影响他的价值观,已经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就只能追本溯源,找到他小时候对他造成这种影响的源头。这种价值观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那么,原生家庭的影响已经清晰可见。
造成这种情况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家里条件不好,从小跟着父母就形成了节省习惯,做什么都要考虑性价比,而不是合适不合适。
比如吃饭,能吃饱就行,至于营养不营养,那也是能吃饱才会考虑的事情。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人格造成一种印象,只有省吃俭用才能保证自己吃饱,能够活着,否则就会挨饿,甚至更严重。
二,条件不错,家庭有一方比较节省。
比如爸爸或者妈妈,或者两者都有,甚至是爷爷奶奶。这里的一方有可能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比如妈妈。妈妈比较节省,她的原因也要从原生家庭中去找,可能就是从小家庭条件差,导致她很节省,她的节省影响了孩子,导致孩子也有了节省的念头。
可能是爷爷奶奶,他们的早年吃过很多的苦,导致他们对生活有一种本能的节省,这种节省的想法一直有意或者无意影响到孩子,导致孩子认为生活就该如此。父母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受爷爷奶奶影响巨大。以上,都是举例,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三,条件不错,整个家庭氛围就是节省。
这就涉及到原生家庭成长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了。一个老是吵架的家庭,其孩子长大后处理家庭矛盾时,大概率也会有吵架倾向,比如为了一点小事就会发火,一有点不顺心的事就会想到吵架。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而是家庭成长没有教他正确处理事情,那只好学父母了。
再比如,一个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孩子,其婚姻观肯定会有所缺陷,像是不相信自己能够有好的婚姻,像有强烈的家庭不安全感,总觉得随时会被抛弃......
一个严肃认真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也是很严肃的人,诸如军人家庭,教师家庭......
以上,只是想说明,家庭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大概率会影响下一代的生活方式。省吃俭用的家庭氛围,导致孩子长大后肯定也是这样。
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最初的人格心智的建设,主要就是依靠家庭的反馈来构建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一个家庭生活幸福,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其孩子的人格心智越是健全,其性格特征越是完善。反之,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你家庭条件不错,但是节省的念头大于身体健康,那就要小心了,你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有意识的节省,还是无意识的行为。这种没有意识到有问题的行为,才是可怕的。没有意识到就意味着你不觉得有问题,只有意识到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再来说说你的同学吧。
他认为你这种节省的方式是丢人行为,这多少反应出他对这件事情的价值判断,对这件事情打心底不认同。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价值判断,是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的总和造就的,也是其人格心智映射出的一种表现。说白了,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多少代表了他的三观。这种三观决定他的人格是否健全。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大可以想象一下,用普世价值观来构建一下:对世界的理解是立体的,对自己的看法是客观的,清晰的,对事情的看法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为人善良,公正,自我感觉幸福,情感理智,情绪稳定,看待问题能够辩证看待......
对应的,我们也要构建一下自己的人格,两相对比,如果差距甚大,那证明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让我们来构建一下你室友的人格,其他的我们并不能知晓,但他的价值观肯定是有问题的,只是因为室友打饭的节省行为,就让他觉得丢人。实际上,这正反应了他自己对于这件事情感觉丢人,他自己是绝对做不出这种丢人行为的。如果他内心的价值判断觉得你的行为符合量力而行,就不会有丢人的感觉。所以,这是他自己的内心出了问题。
为什么吃的不好、节省在他看来是丢人的呢?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逃避,是一种内心缺乏信心的表现,是一种自卑心理在作祟。
丢人,是觉得不够好才会有的感觉。觉得不够好,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有了自卑的感觉,就会时刻注意避免让自己陷入能让自己感觉自卑的状态下。
比如,你的室友就绝不会去做和别人差异很大的事情,会让人特别注意到他的事情。打便宜的饭菜,就会让他有脱离主流人群的感觉,十分不和谐,感觉别扭。他会觉得低人一等,会觉得别人都看不起他,会变的特别卑微,觉得脱离大众,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抛弃。
因此就会有逃避心理,为了避免让自己落入到这种境地,他会选择随大流,一旦见到那些不合符大流的现象,就会跳出来说上几句,以证明自己很正常。
自卑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不配适合更好的。你的室友为证明自己足够好,就会说你的行为很丢人,似乎不屑与你为伍,实际上就是他自己敏感自卑,总觉得这样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会被人笑话、嘲笑、甚至被抛弃。
以上,大概分析了一下,证明你的室友还是有点问题的。但是仅仅代表个人观点,如何解决,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