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时听老师讲过一个影响深远的实验,是1939年一位犹太裔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在美国做的一个关于专制、自由放任、民主三组不同教育方式的对比实验。结论是无论专制组还是自由放任组,学生对于教育的方式都不满意,两种方式没有很好的激活孩子对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而民主组的方式既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有很高的标准,同时给学生提供物质和情感的支持。在有问必答和做的不好大家一起积极改进的氛围下,学生的自主性最强,即便离开实验环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会断崖式降低。当时听懂这个实验的人很多,真正将“民主”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有多少,我不得而知。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学了这个实验后如何运用高标准高支持守护我的孩子。
要做到高标准高支持是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我相信我的孩子是有能力的。这不是说我的孩子通过做了什么事或者拿到了什么结果让我相信她有能力,而是我单方面、主观臆断的就是相信她有能力,这是不需要她证明的。因为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只要认为孩子能力有限,甚至能力不足的家长,就难免会不自觉的变成强制者或者选择温和成为保护者。因为我相信孩子有能力,只要有足够的支持就可以自行学习和成长,即可从“主体对客体”的姿态中解脱,用平等的态度,成为我带着孩子咱们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一起成长。
心态调整好最大的帮助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念头,更加专注在如何制定标准和给出支持上。因为平等所以标准的制定上,孩子更有发言权,我只表达我的底线需求,并用具体化的赞美鼓励等技巧引导孩子在目标追求上敢于制定高标准。在支持方面,除了按孩子的需求给予提醒和鼓励,还会观察孩子的日常卡点,尤其是学业上的困惑,及时和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行为习惯上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演绎,甚至反向演绎,让孩子发现问题来纠正我的错误,给孩子搭建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有时犯错也是很好的教育机会,我会“眼睁睁”看着孩子犯错,然后再通过共情她,和站在统一战线一起面对错误带来的损失,一起调整心态,解决问题。陪伴也是一种支持,孩子在过程中学会承担,在犯错中看到进步的空间。
如果一定要分享一些具体的、可行的办法,我在每次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时,会注意到三个点,大家可做参考。第一个是【陈述事实】,不带任何评判、情绪化,只是真实的表达事实,并练习简短的表达。比如:成绩不好,就简单明了的说:“这次成绩分数很低。”第二个是【给出安全感】,要紧跟着陈述事实后面,马上给还要给足。比如:接着我会马上说:“我不认为这个分数反映的是你真实的水平。”第三个是【提出建议】,只是建议而不是要求更不是命令。比如:我会说:“我感觉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错误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是粗心,我会问孩子是紧张还是考试时有什么事情在头脑里影响到了专注力,允许孩子说开小差等天马行空的答案,然后一起想办法怎么解决开小差等所有情况。如果是不懂,我会提问式引导孩子,感觉是考到了哪些知识点,书本哪些章节,甚至课程具体模块,针对知识点进行突破,问题细分后,孩子是有能力找到老师或者借助网络完成知识补充的。过程中也是带着孩子一起,练习问题分解能力,从最小的改变开始,更容易拿到成果,或者进步,这是提升自信心的最好方式。
高标准高支持更像孩子的导师,在面对问题时,先成为合作关系,再引导孩子在有充分安全感的前提下克服自身的局限。目的不是培养孩子成为我想要的样子,是用我的能力为孩子搭建空间,托举她成为她想要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