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大家分享了“冰山模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它解决过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冰山模型就是存在你大脑里的“惰性知识”。那什么是“惰性思维呢”?惰性思维是指,我们学了某些知识,但在一些可以发挥作用的场景中,却不能被及时调取出来的知识。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呢?在圈外的学习中,老师讲了三个方法:1.掌握20%的核心知识,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二八原则”,在学习领域同样适用。一个领域20%的核心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领域80%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上大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门课程学了一学期好像啥也没记住,但期末考试前1-2周,把书的重点提炼出来,好好突击一下,一般考试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就是靠这样的方法,还年年取得学校的奖学金。
出来工作后,曾经被一个领导说,逻辑很差,当时很懊恼,自己觉得说得很清楚啊,为什么说我逻辑差呢?后来才知道,每个人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要让别人快速理解你要讲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结构化的思维来进行描述。什么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有什么特征呢?首先,你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将你要讲述的事情进行类别归类分组,并按照层次递进的逻辑关系进行讲述,按照这样的逻辑,就算一个对这件事情没有了解的局外人,在听完你的描述后,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你要表述的内容。
第二个方法:知识和问题相互靠。
我们学了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因为知识和问题脱节了,在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不能快速地从大脑中调取出来。那么如何才能把知识在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快读调取出来呢?答案是知识向问题靠,问题向知识靠。
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要先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解决,而要去想用没有什么方法论模型可以用。这叫问题向知识靠。那么什么叫知识向问题靠呢?当我们学了新的理论或模型时,思考3个运用该模型解决问题的场景,并记下来。当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想想自己记录的场景运用中能否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如果有进行对照,检验,如果没有就把这个新的场景补充到模型运用库中。长期坚持积累、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个方法是进行系统化训练。不同的能力之前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要提高某方面的能力时,一定要把该能力的相关方面一起进行练习。比如说演讲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演讲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都希望能够做好演讲。那么要如何才能提高演讲能力呢?其实要做好演讲,首先得思路清晰,让别人知道我们在说啥,其次才是演讲技巧的提升。如何做到思路清晰,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用结构化的思维,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此外,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演讲的时候,要让别人愿意听,一定要多讲别人感兴趣的事情,举事例的时候,多讲自己做到的,这样更有说服力。
值得说明的是,能力需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需要时间。最好是在一个时间段,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多维度系统的学习,只有刻意练习的能力逐渐替代我们固有思维模式,并且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被迅速提取出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知识就内化成了我们的能力。当然,这个学习的过程还是有点辛苦的,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呢?下次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