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苦"常常被视为成长的必经之路。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履行,苦与乐是如影随形的。
网上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不是为了受苦,但受苦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人要吃高级的苦,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盲目吃苦,而在于选择吃"高级的苦"——这种苦不是被动承受的煎熬,而是突破舒适区后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探索。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我们可以把苦定义为三种层次:
一、低级的苦
无方向的原地打转,忙碌不休却只是白费力气。其实很多人都是在过着这样的生活,日子虽苦却一直没有长进。比如体力透支型的苦,以及情绪内耗型的苦。
二、中级的苦
沿着他人脚印行走,困于模仿却很难有突破。
三、高级的苦
主动创新蜕变,在破茧成蝶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这种苦是很少人能做到,当然也会取得不错的进步。高级的苦主要有三种,认知的苦、思考的苦和行动自律的苦。
高级的吃苦,是成长的阶梯。它是自我挑战的磨砺,也是对认知的执着追求。这种苦虽然很难,但是却在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实现自我的蜕变。它就如同破茧成蝶,经历痛苦的挣扎后才能展翅于广阔的天空中。
吃高级的苦,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在求知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那些学术渊博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人,都是吃过常人无法忍受的学习之苦。他(她)们愿意忍受孤独与寂寞,不断充实自己。
我经常对正在读初中的侄子说:“如果你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会有吃不完的生活的苦。”他现在还不能深刻体会,但这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
从小我是在乡村小学读书,师资力量很薄弱。我跟他父亲都不是读书的料,虽然用功但成绩一般。后来哥哥在复读的时候选择放弃,而我还在坚持着。同村的很多女孩儿都早早地辍学外出打工,只有我每天一个人寒来暑往、挑灯学习。
我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周六下午学校是放假的。有时我会钻进附近的书店,翻看两本书籍。它们分贝是《等你在北大》、《等你在清华》,以此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每月生活费不到一百元,还是会省吃俭用来买书。后来虽然没有考上好大学,但是在读大学的那几年一直在努力。凭借自己的努力没有怎么让父母花钱,毕业后也完全靠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吃高级的苦。他们满足于舒适的生活,害怕挑战、逃避困难。他们选择在安逸中度过一生,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逐渐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活的激情。而那些敢于吃高级苦的人,却在磨砺中不断成长。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最终收获的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学会吃高级的苦,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相信通过自己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勇敢地学会吃高级的苦,用汗水和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我们只有吃高级的苦,才能掌握更多人生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