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765】2018/01/18星期四 荐书蜜友:小美达
文: 堂堂
近日,林依轮儿子被全美第一的设计学院帕森斯大学录取,林依轮妻子在微博晒出一组儿子林子濠的近照,并配文称:“申请大学这一年,你的辛苦和努力妈妈都看在眼里,今天能得到PARSONS的认可和邀请,妈妈为你骄傲”,林依轮也在凌晨转发微博,看把林爸爸自豪的:“这有啥激动的,不也就是全美排名第一的设计学院,不也就是每季度一万两千美金的奖学金,不也就是和Marc Jacobs,Anan Sui, Mengdi Wu......Tom Ford 等等大师成了校友而已嘛!”
网友们纷纷表示“星爸爸教育有方,星二代实力不容小觑~” 林爸爸也不客气,“大家都说他懂事,其实都是我教的。”
1.生活并不那么容易,凡事都要付出努力
此前,大儿子林子濠就读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14岁的次子也不逊色,就读于撒切尔中学(The Thacher School)。撒切尔中学是美国西岸排名第一的寄宿学校学校,今年在中国只收了一个男生,便是林依轮的二儿子Leo。两个儿子都如此出色,林爸的确有一套。
事实上,林子濠的优秀早在一档名为《变形计》的节目中展露出来过,彼时他一口流利英文,被认为有才气又有教养。很多人也好奇,林依轮如何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林子濠参加《变形计》时,林依轮曾经接受过中国新闻网的采访,“大家都说他那么懂事,其实都是我教的。”
对于林子濠参加《变形记》后的变化,林依轮这样说:“他最大的变化是知道生活并不那么容易,凡事都要付出努力。”
事实上,就林子濠参加《变形记》一事,林依轮曾和太太商量了很多次,“这在我们家是比较重大的决定,相当于送给儿子最好的成人礼,让他知道如何为了生存奋斗”。
“其实我一直跟儿子说,我们是普通人,是普通家庭,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真心相对。”林依轮透露,儿子与村民建立了很好的友情。
作为家长,林依轮也承认自己会焦虑,会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听课不专心等闹心,“今年年初,老大突然说要报考纽约最好的设计学院,我们说不强迫,但你自己必须付出努力,于是他就开始恶补,也放弃了和同学出国的度假,这件事让他明白,如果想做一件事,必须要付出努力”。
不由想到另外一个富二代,85后江苏首富、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严昊在12月18日的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中,用三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生得好!他说,父亲严介和曾告诉他,成功就是“品种+平台”—— 我的人生就是生得好。
可能他说的就是大实话,可是相信很多听众和我一样很遗憾听到这个位高权重之人说出的这句轻飘飘的话。是的,好的出生给了你好的平台,但是一个人否可以在平台站稳做长,或者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够确保平台的存在肯定不是一个“生得好”就可以保证的。
2.关系大于教育,
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
在家庭关系中,不少家长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孩子不愿跟自己交流,但这在林依轮家里并不存在。
林依轮和林子濠更像是一对朋友,儿子时不时也会就父亲的工作提出建议,“他之前看到我上‘快男’帮欧豪唱《爱情鸟》,就批评我为何不出新专辑,并且说如果市场不好也要写新歌,这样才不会让歌迷失望”。
对于如何和孩子沟通,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林依轮的心得是:要给孩子设立界限。
“不能什么都由着孩子,当然等他长大有一定思想的时候,要逐渐给空间,但还是要有收有放,要让孩子随时随地跟父母的想法同步,但不能让孩子认为,父母的思想凌驾于他们之上”。
“两个儿子小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聊人生,从来不说类似‘吃饭饭、睡觉觉’这样的话,都是用很平等的角度来对话,很多人说小孩子听不懂,但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
“另外,和孩子沟通必须用心去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
哪怕是和孩子交流,也得注意语言的艺术,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时候就是在不良语言中消失殆尽。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人童年的阴影。但林依轮从不跟两个儿子这样说,“我绝对不说别人家孩子多厉害,多羡慕,我只说这个孩子有优秀的一面,应该多跟人请教,多去交流”。
林依轮的大儿子已经过了青春期,小儿子还在经历中,他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有急躁和想不通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不是一起急躁,而是耐心地陪伴。至于早恋,林依轮称从不担心,一方面是基于与孩子之间的彼此信任,交流五障碍;另一方面,两个孩子读的都是国际学校,都接受了性教育,对异性不会有太多的神秘感。
作为开明的父亲,林依轮还曾跟大儿子进行过“性”方面的对话,“我去年跟他很认真地谈了一次早恋问题,我跟他讲如果有什么冲动,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子濠让我放心,说在学校已经学过,并强调‘一定在成人之后把第一天给最爱的女孩’。”
虽然满意儿子的表现,但林依轮也坦言林子濠颇有性格,也会和自己争辩,“但他会示弱,争执不下的时候会说‘爸爸你也知道我现在在青春期’”。
3.父母相敬如宾,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林依轮也如此认为。他最常说的就是夫妻相处之道,“我们相敬如宾,在孩子面前也保持尊重父母,礼让他人,这些我们从小就让孩子学习,从来不会说年纪小就无所谓”。
即便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思想上发生一些变化,林依轮却坚持再着急,夫妻之间也要互相理解,不要互相指责,“心要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
林依轮的妻子西华,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超模,曾在广州获得过《美在花城》的亚军(这节目算是内地选美的始祖),西华自从结婚后,便退出了演艺圈,安心相夫教子。和林依轮的结婚20多年来一直和睦恩爱,而林依轮也没有任何绯闻,一家人都过得幸福美满。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西华就是林依轮背后的经纪人和老板,2005年西华复出创办了一家娱乐公司,担任总经理,林依轮也签到自家公司,事业交由老婆打理。
西华不仅让他成为央视《天天饮食》的掌门人,让林依轮凭他做的一手好菜有了结识各界名流的资本;之后她又一手将林依轮推到了事业新高度,以电影《爱情故事》男主角身份出席韩国国际电影节,出演的话剧获得白玉兰奖提名,还在美国百老汇主演过一部音乐剧,因此受邀去纳斯达克敲了次闭式钟。
BTW,她还是林依轮房地产投资方面的启蒙老师,在西华的带动和影响下,林依轮2005年左右就曾在北京,买下两栋CBD地段的华贸公寓。
旗鼓相当的婚姻,琴瑟和谐的夫妻相处之道,在孩子教育上的目标一致,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怎么可能教育不好?
林依轮透露,林子濠得知自己被录取后,特别淡定地回工作室继续工作,“他妈妈问他兴不兴奋,他说没有什么可兴奋的,要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比较期待。他妈妈又问‘那你骄傲吗’,他说还没入学呢,有什么可骄傲的”。
“孩子不那么物质,问他要什么也说不出来。”林依轮透露,本来想物质奖励一下林子濠,但林子濠什么也不想要。
出生在这样一个物质条件非常优渥的家庭,林子濠却能做到不看重那些物质。对于孩子们的金钱观念的培养,林依轮的心得是,管理好孩子的欲望,“控制他们的日常消费,这个非常重要,我也一直跟他们强调,父母赚钱不容易,如果想过这样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努力,还不是去靠父母”。
4.优秀的全能型孩子,也得“威逼利诱”
对于儿子的履历,林依轮表示自己确实是颇费苦心,“我们家是说中文的环境,但从幼儿园开始,就把他放到英语教学环境里,所以现在中英文都很好;钢琴也是,我不强求他成为艺术家,但是他说喜欢音乐,我就告诉他一定要懂得音律;子濠从小身体不好,我让他练习拳击,因为拳击可以增强肌肉和磨练意志。希望等他大了会理解我的这份用心”。
林子濠2岁学英文,5岁学钢琴和游泳,9岁学网球、羽毛球,12岁学拳击还会滑板,酷爱电影热衷艺术;自创服装潮牌 Findingfound,如今被全美第一的设计学院帕森斯大学录取。
孩子如何成长为林子濠这样全能型的人才?
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像林依轮这样的家庭,孩子见多识广,肯定是全力发展孩子的兴趣,孩子想学什么学什么。其实,林依轮也和普通父母一样,为孩子不肯好好学钢琴操碎了心。
林依轮曾一度强迫两个孩子学钢琴,孩子小的时候,“ 流露出不想学的念头,我就会告诉他,必须学,‘威逼利诱’。比如他不想弹钢琴,我就跟他说,今天你出去玩的时间只有一小时,但是如果现在你多弹半小时,就可以在外面多玩半小时。”
但等林子濠12岁提出想放弃时,他也选择了尊重,“我当时舍不得,但前两年他自己又恢复弹琴,说想做喜欢的音乐。这个很有意思,我跟他们说过,逼你们学钢琴,你们将来长大了会感谢我”。
“我身边的艺术家朋友跟我说,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要让孩子自己去琢磨。”林依轮如是说,“ 让孩子多接触艺术没错,艺术对孩子的发展尤为重要,不管将来搞不搞艺术,音律一定要懂,这是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林依轮谈到,国内的教练式教学法可能对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不好的作用,教练要求严格,但是孩子觉得这是负担,不是乐趣。他又比较了美国的教育方法,是不是不应该过多去管孩子,不该过多地说“不可以”,不过多约束他们?也不是。林依轮认为在美国这样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十分自我,如若想让他们为家、为社会做一点事,他们会反过来问你凭什么?
所以林依轮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威逼利诱”,还有一点就是: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告诉他,这是为什么。明白了为什么要学的道理,哪怕中途停下来,他长大之后也会重新捡起来坚持下去。
至于老二怎么管,林依轮说,他们家的老大是领导者,老二是追随者,管好老大就可以了。
现在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俩娃的教育不妨可以借鉴林依轮的育儿经。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爱孩子的深刻和纯粹超越了任何一种爱,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超越了父母的任何一种成功,毕竟孩子是上天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上天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林依轮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的确为了孩子投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起跑线远远超越你我这些平凡人孩子的名人尚如此重视教育,我们这些普通父母是不是应该博采众长,尽心尽力地培养孩子,让他们一路健康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