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区分事实和情绪,并且要看到每个投诉背后家长的真正需要,把无理投诉挡在学校门外。例如,投诉点外卖的家长也许需要去修复自己的亲子关系,看见孩子的心理需求。投诉老师带班没经验的家长需要缓解自己焦虑的心情,否则这种情绪最终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作为老班主任,我认为家长的经历、人生观、价值观、情绪处理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对于老师的为人处世、教学风格和方法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当收到类似投诉的时候,我们老师首先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投诉的内容是否属实,并且思考我所做所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等等。我们做到自己该做的就好。
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修炼自己,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来鞭策和鼓励自己,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让专业来替自己说话。
亲爱的老师们,千万不能因为家长的“投诉”怀疑自己、否定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合理投诉当成提醒,把非理性投诉当成研究的课题,看看如此思维方式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我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去对付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享受我们漫长的教育生涯。
一、坚决不能“添油加火”
班主任都“偏向”自己的学生,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学校里,班主任就如他们的“父母”和“依靠”一样,但坚决不能无底限的为学生“代言”,合情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他们,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无理取闹”也可以适当宠一宠他们。 但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不分缘由的和他们统一战线,去代表他们找科任老师的“事儿”。这样容易三败俱伤。
二、认清自己的定位
可能我们偏向自己的学生,也可能本身就对那个科任老师有意见,也许这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就是事实。 即使终样,身为一个班主任,一个当家人,必须有大局意识,不能以个人喜好冲动行事。我们是学生和科任老师之间的桥梁,当他们有矛盾、有冲突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做“和事佬”,两面说好话,双方沟通,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安抚学生情绪 学生由于年龄小,见识浅,有时只以个人喜好来判断一个老师的好坏。理解不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或严厉的背后是善意的出发点,仅以表象来作出判断。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发现老师身上的优点,体谅老师有时不太恰当的行为,毕竟老师也不是圣人,也有失误的时候,要正确的与科任老师交流、反应,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