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直录【9】
【原文】
问:“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两下皆不用,此时何所分别?” 先生曰:“动静只是一个。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只是存天理,即是如今应事接物的心。如今应事接物的心,亦是循此天理,便是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故动静只是一个,分别不得。知得动静合一,释氏毫厘差处亦自莫掩矣。”
[译文]
问:“儒家学者在三更半夜时,荡涤心中的思虑,空空静静,与佛家所说的静是一样的,当此时,儒佛两家的功夫都未应事接物,怎么来分别到底是儒家的静还是佛家的静呢?”
先生说:“动静只是一件事。在三更半夜时空空静静地存天理,也就是如今应接事物的心;如今应接事物的心,也是要遵循天理,那就是半夜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因此,动静是一个事,分不开的。知晓了动静合一的道理,佛与儒的毫厘之差也就掩盖不住了。”
[解读]
在《传习录》上卷的“陆澄录” 中,王阳明说过“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从那里我们就已经看出贯穿于动静之间那根红线——循理。抓住了这根红线,自然可以判断出儒家之静和佛家之静的区别,儒家的静可以随时转化为应事接物的用,因为儒家的静从骨子里是以“循理”为归依,没有陷溺于静而拔不出来之患。而佛家的静是为了静而静,陷入了枯寂一端,无法用之于出世的事为上。
心学的致良知功夫无分于动静,静时是功夫,动时也是功夫,而动静功夫只是一个,没有间断。儒、佛功夫内在静修上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良知功夫是动静合一的,佛氏功夫则动静分离,流入断灭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