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表达,客观地讲;尤其是两人出现冲突第三方介入调解时,我们常常试图以客观中立的视角来看待并解决问题。而事实上, 这件事情真的存在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工作人员把6只猩猩放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智力测试。测试内容为:在一个屋子里摆放了一个售货机,售货机里放着猩猩们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展示将硬币投进售货机里,食物便从售货机里掉出来,猩猩们便可以得到最喜欢吃的这个食物。最初的时候,猩猩们没有一只能够精准地模仿出工作人员的行为。这样的实验持续了一个月。最终,有一只猴子脱颖而出,完成了从售货机里投币取食物这样一个动作。实验结果证明,只有1只猩猩最聪明学会了,其它5只都不会。工作人员认为,从人类学动作的角度,他是最优秀的。但是饲养员却持不同观点。原因在于,他在平时喂养猩猩时观察到,这只猩猩在平时总是抢不到自己的食物,如果不是饲养员平时单独给他提供一份食物的话,这只猩猩可能早都已经饿死了。因此,饲养员根据他平时吃东西时总是抢不到食物而认为他是最笨的,因为他连保证自己生存都做不到。
这个实验, 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任何事情,站在不同角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价值中立呢?理论上,我们只要能够做到不带有一丝价值倾向。现实中,我们发现,这是我们预设、规定的美好愿望,其实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