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以学促干,首先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政绩观反映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政治立场、政治站位。有的干部政绩观之所以出现偏差,根子在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强。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把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有的为了获取升迁资本,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有的为了迎合上级、讨领导欢心,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喜欢“做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用满腔的热忱去呵护、爱护他们,带着最真挚的情感,与人民群众共甘共苦,增进感情拉近距离,争当人民满意的干部。
党员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就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正确政绩观是干好一番事业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要时刻与人民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虚心向群众请教,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鲜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绩效观导向,用人民的口碑称准政绩斤两,清醒认识自己岗位对党和国家的特殊重要性,职位越高越要自觉按照党提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担当践行使命,以实干创造未来,把领袖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从关心群众的“小事”“急事”做起,打通堵点难点,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当为人之镜,砥砺自己,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坚持跳出小我、成就大我,以真心换取支持,用真情赢得信任,坚决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负干部之名,不推干部之责,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宣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