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考试已经结束,但离鱼跃龙门还有最后一步:高考志愿填报,在高考结束后要尽快准备起来,因为真正填专业的时间很短,不要拼命奋斗了12年,结果输在了最后一步。
今年考生人数突破1000万,达到1031万人,为历年高考之最,全国普通高校有2600余所(大耳学长《2019院校(2600+)多维度(官网,男女比例,毕业后薪资等)统计表》),大学专业数也有近500种(《2019年现有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目录》)。
面对如此众多的专业,高考志愿填报就成了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标明确,有能力自己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人不足3%,一点也不了解的人占到68%的比例,还有29%的人只是稍微了解专业,但是没有足够的客观权威数据供自己参考进行志愿填报。
对于考生雪上加霜的是各省市逐步进行高考改革,本科不再分本科一二三批次,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参考,志愿填报失误的风险加大。
在当前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选个好大学好专业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的愿望。每年总有机构打出宣传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而且费用极高,实际效果满意度几乎为0,白花冤枉钱还浪费了报志愿的时间,造成与心仪大学或者心仪专业失之交臂的人数不胜数。
全国每个省市都有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供考生参考,《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详细列出了大学在该省市招生的专业和人数以及专业要求、收费等,告诉你2019年的招生政策,包括报名、体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考试和评卷、志愿填报、录取的方式等。
一般都会附有两个年度的招生分数线和招生统计,即某高校在你省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位次等。但是并没有对于专业的评分,专业的毕业前景分析报告。
考生更应关注的是该大学学长学姐对于该专业的评价和学业前景,因为这些才是对考生未未来说最核心的部分。最近几年大环境非常不好已经是事实,每年毕业都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时候知名度高,就业率高的大学和专业,就业岗位多的城市就显得尤为重要。
看到很多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和技巧的文章中提到<兴趣>,其实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只有不到3%的考生知道自己的兴趣,非常了解自己要报什么,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或者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所以这时候拿兴趣来做文章显得鸡肋。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拿出多维度的统计数据做参考,对于考生要知道专业到底出来是干什么的,从事什么工作,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因为多数人从字面意思并不能看出专业到底干啥。
据调查,67.1%的人不了解大学专业是干啥的,56.2%的人所学专业不符合当时预期,有65.4%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重新选择一次专业,就是因为选专业时太随便,92.5%的考生报考志愿时希望了解各大学各专业的详细信息,希望有更多的数据供自己参考。(《毕业过来人告诉你某个专业到底是干啥的400页》涵盖了所有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从课程角度来说, 这个专业的核心是计算机体系结构、 数据结构与算法、 操作系统、 编译原理、 计算机网络等。 其他的像数值分析、 离散数学、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这样的数学课虽然不是专业核心课, 但是会对核心课程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感性直观的角度来说, 这个专业的学习重点是计算机程序运行的来龙去脉。 例如“你在微信上给朋友发了一张图片”这个过程中, 图片是如何从你iPhone中的微信App , 通过4G/Wi-Fi网络、 再通过微信的服务器, 最终到达你朋友手机上的App的。 我们要学习这个神奇的过程中都具体发生了哪些事儿, 以及自己能不能编程模拟一个类似的过程。
高考志愿填报考虑的因素无外乎大学(院校)、专业、城市三个因素,调查报告显示此三个因素占据了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所考虑因素的98%。很多人不知道高考志愿填报是大学优先还是专业优先,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一一来分析下。
第一类:大学(院校)优先
*现实情况分析:
1:2018年全国高考招了790万人,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实际录取率超过了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1%,大学普及率越来越高是事实。
2018年有820万的大学毕业生,2018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100万人,意味着80%的新增劳动力都是大学生了,其中近一半是本科以上学历。
2:全国各地城市都在进行抢人政策,各地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出台各种有利政策,当然高学历好大学福利最大。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背景下,各企业在招人时,好大学高学历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大耳学长的指导意见:
1:高考普及率逐年提高,好大学必然是很有优势的,但是这里不要忽略的一点就是国企、大公司的竞争是非常激烈,多数人还是要去民企或者小公司的,而民企或者小公司更多的是招的是技能人员,很少会招完全不相关专业的。
如果考生了解自己,大学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那么大学期间完全可以学习其他专业,这样就能就业,这时候大学优先是没问题的。
2:好大学高学历是对落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前提是要能有单位接收,毕业后有单位给交社保。如果毕业后在要求的期限内(一般是半年内)没有就业单位接收,很可能根据政策学生的户口就会被打回原籍,那么这时候大学优先的命题就会站不住脚,很可能被专业对口的人挤掉,因为很多城市的抢人政策中实际上是专业对口更有优势,专业紧缺很容易就业,就业了就会落户,比如杭州的人才引进政策,一周内就能解决。
综上,大学优先更适合那些在本省排名靠前的高分考生,因为好大学分数一般都不低,如果考生对自己有落户需求,或者目标是进入国企或者大型企业,而且自学能力比较好,那么大学优先的高考志愿填报原则适合你。
第二类:专业优先
*现实情况分析:
1:大学普及率不断增高,紧缺专业工资水平不断提升,甚至超过了好大学的毕业生,一、二线城市成本不断增加,房价攀升、租房、吃饭成本不断增加,最后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上班族身上,低工资已经无法立足于城市。
2:各地人才抢夺,给出的人才引进计划政策,对口紧缺专业优先落户,比如现在的杭州、南京、深圳、西安、重庆等城市。专业就业率高一般紧缺专业的概率很大。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大耳学长的指导意见:
1:如果自己有明确的想法,对某些专业特别感兴趣,家庭条件不好,期待有更高收入,期望有更高薪资,那么选择专业优先就很有必要了(《2019年全国2600+大学毕业5年后工资调查》)。
如果还是决定大学优先,但是又对于某些专业特别钟情,在对城市因素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选一些不是很热门的城市,这些城市综合实力很强,但是自己钟情的专业分数会相对热门城市要低,这时候就可以结合《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该专业在本省最近两年的分数做一个对比,选一个相对不是很热门的城市。
2:各地人才抢夺人才,紧缺专业入门门槛很低,很多专科以上级别就可以了,这时候对于中下段分数的考生就有很大优势。当然有些紧缺专业属于高端专业,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但是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目前大多数都在顶尖的学校,那就要在学校优先和专业优先中做出衡量和取舍。
在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选择学校优先,专业就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选择专业优先,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很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工资高的专业。
还有一点要注意有些专业,全国开设的院校不多,但是某些专业在本省就业率很好,但是在另外的省市就业率极低,这时候就要考虑到下面的第三点城市优先了。有些专业的就业情况是常年不乐观,(《近2年各省就业率极低的专业》)报考需谨慎。
综上,专业优先更适合那些分数处于中段,分数在提档线附近的学生群体了。对于有明确定位想从事某些行业的学生,专业优先要更合适一些。
第三类:城市优先
*现实情况分析:
大城市的二本比小城市的一本要好很多,大城市眼界开阔,接受的人文教育环境,实习都很方便,另外现在已经有城市群的概念了,城市群让资源更集中。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大耳学长的指导意见:
选择城市优先的考生,也是属于目标非常明确的人,人往高处走,铁定信心要去大城市了,比如很多人想去某些大学男生(女生)多的城市(《2019年全国大学(2600+)名单男女比例》),另外一些人想以后从事电商或者机械行业,那么这时候就要选电商或者机械产业强的城市了。
大耳学长根据调查数据发现,接近78%的在大城市发展的中段分数的考生在毕业后无论从发展、眼界、异或思维,薪资等各方面满意度超过高分段二线以下城市。
另一项调查大学在大学求学,工作几年后回到二线以下城市后,薪资也要明显高于未有大城市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高考志愿填报并不困难,很多填报技巧也是各有各家之言,唯有按照已有的数据,结合《高考志愿填报分析表格》做一份分析,根据客观事实的数据(比如就业率、大学男女比例、毕业后薪资水平等)再加上自己的决定大多数考生就可以做出靠谱的高考志愿填报选择了。
拼命的努力了12年不要倒在最后一步
人生有很多选择,高考志愿填报肯定是重大选择之一,高考志愿填报是你成人后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大耳学长在大三的时候依然有学弟学妹们来咨询报考专业的问题,每次我都会给他们把上面几点列出来,把每年的相关数据发给他们,帮他们做科学的分析,让他们自己做选择,最后基本都去了心仪的城市、大学和专业。
“把责任推给别人的同时,你也失去了机会”这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希望大家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选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去哪座城市,大学依然要好好读书,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奋斗。如果觉得大学就是去混日子,那么毕业后一定是日子混你。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都能去心仪的城市,被自己理想的大学、喜爱的专业录取!
【福利】:大耳学长整理了这些珍贵资料给需要的你
关注【大耳学长】公众号获取优秀的人已经提前准备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