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读第三章的内容时就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仅流于字面难以深入思考。昨天再读第四章这种感觉愈发强烈,感觉自己的现状与作者笔下的状态根本不在同一频道。
尤其是我现在已退休,正逐渐远离职场甚至社会,再看看的小伙伴们的打卡作业,强烈的无力感伴随着焦虑油然而生,让我无所适从以至萌生了退意。
后来在共读群看到小美老师给钦慕的回复:
读书并不是说当下就能用上,你曾读过的每一本书都绝非无用,它会塑造你的气质,竟然你的品质提升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德行,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小美老师的回复让我真的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的,人生没有白吃的饭,也没有白读的书。虽然专业的理财知识与我而言相对生涩,但却能在观念的改变提高等方面给我很多启发,让我眼界开阔,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规划自己未来该如何走。
在铁锤老师的带领下再次阅读,经过她的阐释引导,我对文中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现状及今后的走向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我参加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并取得了二级证书,退休了不再受限可拓展学习实操能力,假以时日从事少儿心理咨询应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带着思考多读书,积累尽量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文字传递出来,或许也能给周边的人带来些微的帮助。
这应该是共读带给我最大的启发与收获了。
第四章 打造成功的职业生涯
本章从术(方法、技能)的方面告诉我们职场安身立命的方法。
第一部分,借孔子之言“君子不器”提出:不做工具人。
如何做到?需注意三点:
1、先主动思考,勿被动执行
2、先升维看全局战略,再降维看战术焦点
此处结合铁锤老师的领读予以理解:无论坐在哪把椅子上都要有全局观,要从更高一级、领导的角度来看工作。
(詹姆斯的事例很有说服力,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3、拒绝“伪勤奋”,借力比尽力更重要
有时我们费很多力才完成的工作(“伪勤奋”),对的人一下子就可解决。与其“伪勤奋”,不如学会借力,用别人的经验和智慧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二部分,由金融危机的裁人事例,引出观点,让自己不可替代。
很多女性生育后一出月子就去上班,因为不及时回去,她的岗位随时可能被人顶替。那如何才能在公司中不可替代呢?
1、先区分两种技能:硬技能和软技能
①专业知识和技术是硬技能,这本该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文中之所以说是一份工作的最低门槛,主要是硬技能在用人市场上是透明的,能被量化的,也是被最容易被取代的。
②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是软技能,需要经过工作中不断的复盘和提炼来获得,是一个学、思结合的过程。
软、硬两手都要抓。
2、从技术思维转向智慧思维
文中说,熟能生巧的技能是容易找到替代的,尤其对35岁以上的雇员而言,如果仅靠熟能生巧的技能,那就一定要小心了。如果此时不发展出自己的工作智慧,只能是依赖工作技能,可能就会被淘汰。
要从经验和实践积累中培养出看人看事,看未来的眼光。
3、如何培养软技能?三个思路:
(1)避免能力陷阱,培养适应力
让自己的技能随着环境而调整,在职场中对公司的人事环境有一定的感知,换了新领导新部门都要及时弄清新环境中的职场规则。
(2)学会向上管理,帮老板省力分忧
尽量减少老板对琐事操心,自己主动到老板碗里去。定期汇报,主动反馈。随时和领导沟通你最近的进展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3)对客户有同理心
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客户的要求是什么,我能做什么,而不是自顾自地说,我们有多么多么好。
不停地问对方有什么需求,而不是不停的给对方以答案,就是对客户有同理心。
最后文中还提出建议,作为职场人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①现在你的职场赖以生存的最强武器是什么?是技能还是智慧?
②在公司和市场上有多少同行可能会替代你呢?
③你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和稀缺性?
第三部分,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把握核心理念:深挖主线,拓展副线。
2、怎么做?两个方法:
(1)挑选让你真正成长的工作
确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个人生取舍的问题。
如一个初创公司,一个业界有名的大企业,你会怎么选?
小公司有可能独当一面,去跟一个整体项目,大公司细分领域明显,可能造成技能单一。该怎么选?不言而喻。
(2)每年更新简历,用市场检验自己的价值。
随时做自检,随时拿自己的技能与市场需要的技能相比对。
要问三个问题:
a、你的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
b、你有什么致命的短板?
c、你有什么可以去学习的新技能?
随时自警,提升自己。
第四部分,在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如何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应对危机,面对有可能的失业情况,如何未雨绸缪。
三点参考:
1、敢于破坏创新
①保持好奇和开放,要有随时随地改变调整自己的信心与能力。
②积累你的影响力和资源
2、拓展可迁移的技术
把现有的能力进行迁移扩展到相关领域去。
例如写作,任何公司都需要会写作的人。
3、争取市场大机会多的领域
要认清哪些项目值得争取,和该如何分配精力,尽量找市场更大的领域去进入,不要把路走歪了。
第五部分,突破收入天花板,用结果赚钱
三个建议:
1、用结果赚钱
2、培养“销售导向”的思维
3、报酬和业绩挂钩
小结:职业生涯从来都不会是一条笔直向上的直线,无论是谁都有可能在时代洪流中深陷困境,要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做工具人,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来看待问题,让自己有不可替代的能力,且要培养自己对行业的洞察力。
(谢谢无戒共读,谢谢铁锤老师领读,谢谢大家的陪伴,让我能被挟裹着前行。)